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2019年06月22日07:27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戏剧是一种独特的舞台表演艺术,包含了话剧、歌剧、戏曲、舞剧、音乐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情感表达、提升审美、丰富精神生活以及文化传承等功能。戏剧来源于生活,是社会价值观念传达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5年就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并通过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支持戏曲演出。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在2017年也联合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充分重视戏剧社会价值的实现。

但正如法国戏剧理论家萨赛对于戏剧本质的认知“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戏剧的一切元素都必须与观众的欣赏相适应。从古至今,观众一直是戏剧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观众,戏剧的内涵又如何传达,社会价值又从何谈起?

作为当下重要的演艺产品和服务,戏剧与社会连结的重要纽带便是消费。消费将观众的需求与戏剧创作完美对接,从而肯定戏剧作品的经济价值,同时进一步反映戏剧作品蕴含的社会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消费习惯也有所转变,更加追求消费过程中的“体验”,而戏剧的消费不仅仅是戏剧表演的消费,还是戏剧表演环境及服务的一种消费,带来的正是大众所需求的“体验”。除此以外,一些新兴戏剧风格及形式的出现,例如沉浸式戏剧等,让观看戏剧变成了一种时尚,成为了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而带动了消费人群不断扩大。

面对数量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戏剧产业化显得格外必要。产业化包含了标准化、可复制以及规模化三个基础性要素。戏剧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观众在现场与戏剧表演者的情感表达与情感互动,“现场感”是戏剧的魅力所在,但也决定了其总体产业化程度较低。戏剧的魅力更来自于多样性,作为一种“激变”的艺术,其环境、表演者及表现形式不同,达到的现场观感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难以达到完整复制化的呈现。例如中国经典的戏剧表现形式戏曲,大众口耳相传的京剧、昆曲、豫剧等,其表演并没有特定标准的规定,无从实现规模化,因此想要实现产业化异常之难。虽然困难,但戏剧产业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有所呈现,音乐剧就是其最好的体现。这个在20世纪新兴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已逐渐成为国际演艺市场的明星,实现了极大的经济价值与效益。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等就是音乐剧规模化与运营的杰出代表,形成了集群化的剧场分布、专业化的资源配置、风险市场化的剧目投资等独特的运作模式。日本四季剧团亦是如此,自1953年成立之初,通过上演经典欧美音乐剧作品《猫》《歌剧魅影》《美女与野兽》等,第一次将“长期公演”与“专用剧场”的概念植入日本,在引入后通过改编以适合本土观众口味,有效对接了观众需求,真正实现了市场体系化的运营。在收获经济价值的同时,四季剧团始终致力于追求让观众融入其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心灵的喜悦,获得生活的勇气,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理念。

2019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其中提及国有文艺院团绩效考核为综合性考核,需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的占比权重须高于50%。而演出是国有文艺院团实现社会效益的主要方式,具体从演出场次、观众人次、观看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由此可见,满足观众需求仍是衡量戏剧等表演形式社会效益的根本标准,因此必须要增强戏剧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加快推进戏剧产业链建设,将戏剧创作生产与市场有效融合,进一步提升戏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李嘉珊)

(责编:丁涛、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