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叶嘉莹为诗铭志:不让中国吟诵失传
“我如果能病而未死,仍有精力去工作的话,下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当年的吟诵整理出来,留给后人,不要让我们这么宝贵的吟诵失传。”当95岁的中国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这样为诗铭志时,全场嘉宾动容,迸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9月10日,“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的数百位代表出席活动。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她是中华古典诗词的吟诵人和传承者,以弘扬中华诗教为己任,学贯中西、著述斐然,奔波四海、桃李满疆。1979年的春天,叶嘉莹教授归国首次来到南开园执教,当时面对年轻学子,曾许下“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心愿。
如今四十年光阴荏苒,叶先生当年播撒下的“诗”的种子,很多已成参天绿树。来到当天大会现场的有很多是叶嘉莹先生的及门弟子、亲朋故交,还有很多是在先生的感染与带动下,投身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的晚生后学。
从教七十余载,叶嘉莹视诗词为“民族生存延续的命脉”,甘做中国古典诗词的“摆渡人”,使其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中重焕异彩。2016年,叶嘉莹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名单,荣获年度“最美教师”称号。
回首往事,叶嘉莹却说“对不起在台湾的学生”“中国的诗词本来是以吟唱为主的,不管是李白还是杜甫,都是以吟诵为主。可是我在台湾的时候,只有30岁上下,就是一个女子,我若怪声怪气地给他们吟诗,他们一定吓一大跳。所以我当时只教他们平仄格律,从来不教他们吟诗。我觉得很对不起他们。”
在加拿大等地教书时,学生不多,而且有些是西方人,也没能教授吟诵,让叶嘉莹至今引为憾事。“希望我们中国的吟诵不要失传。”叶嘉莹说,李杜诗篇万口传,真正的吟诵是含着诗人内心感发的韵律,那种动人的力量是伴随着声音出来的,所以中国的诗歌吟诵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带着这样的认识和时不我待的急迫,叶嘉莹已专门录下几十个小时的音视频资料,为后人留下宝贵资料。
“诗词歌赋,甚至元曲杂剧,我都曾经吟诵过了。”因为去岁病痛的缘故,叶嘉莹先生继续整理吟诵的心愿更加迫切,她说:“如果我幸而身体能够恢复健康,还能够读诵的话,我一定加倍努力工作,把真正的吟诵整理出来,为国家为后代的人留下这个中国几乎失传的吟诵,不然的话既对不起先贤诗人,也对不起后来学者。”(张道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