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诗·中国》致敬民族精神 业界期待诗歌更普及

2019年11月12日08:0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诗·中国》致敬民族精神 业界期待诗歌更普及

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另一档诗歌类节目《诗·中国》继续引领荧屏。由《诗刊》社、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向民族精神致敬——《诗·中国》创作研讨会”11日在北京举行。30余位诗人、媒体人、专家、学者对于诗歌成为电视节目选题、进而带动大众关注表示赞赏。

《诗·中国》自今年10月13日起在安徽卫视每周日晚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位列同时段第三。该节目围绕“向民族精神致敬”,第一季推出8期8个主题“中国之恋”“青春之歌”“壮志凌云”“英雄本色”“巾帼芳华”“乡愁流韵”“守望家园”“梦想之光”,为观众呈现56首诗作名篇,并综合运用朗诵、访谈、纪录片等多种形式,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作为嘉宾参与了《诗·中国》的录制。他说,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该节目不仅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次致敬,也是在当代对诗歌传统的成功续接。通过对诗歌进行电视化的表达,营造了一种“在场感”,在诗歌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让诗歌文化得以融入当代人的生活。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禹成明介绍说,《诗·中国》将诗的故事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诗人的故事,二是诗歌本身的故事,三是与诗歌相关联的故事。在内容呈现上,节目采用多种艺术形式如朗诵、吟唱、京韵大鼓、元曲、昆曲等来展现诗歌意境,传递诗歌蕴含的情感、历史、文化。

专家们也为节目的进一步打磨提出了意见,譬如拓展选题空间,增加诗歌作品的体量,朗诵方式可再斟酌,提升节目的原创性、亲和力,增加竞赛环节等。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向云驹建议,今后的节目可以强化诗歌内容的专业性,提升专业深度;而在诗歌的选择上,可以增加一些现代诗歌、少数民族诗歌和民间歌谣;在主题上可以更丰富一些,如增加爱情主题、“一带一路”主题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蒲剑说,诗歌是一种很高级的写作,电视在传播时如何与高雅艺术结合一直是一个课题。过去有电视散文、电视小说、电视诗,那时候就是简单的画面配朗诵。时代发展到今天,需要用更吸引当下年轻人的方式。

“弘扬优秀文化是诗歌类电视节目的宗旨。”中国文联副主席胡占凡表示,《中国诗词大会》解决了记忆问题,接下来要解决懂诗、写诗的问题。他建议明确节目定位,处理好作品欣赏和讲故事的比重、古典和现代的比重等,把节目打造成品牌。(马海燕)

(责编:吴晓琴、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