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如何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19年12月13日08:3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如何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12月7日,在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办的主题为“汤因比的中国文化观”读书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希望从文化领域,找到来自东方的智慧。

中国文化以“一体”的宇宙观为基础,坚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自他一体的人伦观和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等关系时以“和”为价值取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程丽君认为,当今国际社会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中华民族对此有着独特的解决智慧。中国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而不同”的文化精髓在当代的重要诠释,是中国为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

《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聂菲璘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化,有其深刻的根源。首先,中华文化合于道,其中蕴含的是自然而然、本来如是的规律。其次,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一体观,并由此产生了“一体之仁”的仁爱思想。当这种思想被普遍认同时,动乱的社会也会趋向安定和平。中华文化趋稳的特点,使得中国在纷乱的世界中成为一股稳定的中坚力量。第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得益于其独特的载体——汉字、文言文。正如汤因比所认识到的,汉字古今一致,行文(文言文)基本不变,这使得古圣先贤的智慧记录在经典之中,现代人和古人实现了交流。可见,汉字文言文也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

《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博士罗嘉羽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中国在不断发展中为人类文明史提供了多元视角,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思路。文明对话、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的提出,来源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经验,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哲学特质。无论是从文化复兴延续,还是消除隔阂,促进世界和平的角度,都应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文化中民胞物与、立己达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独特的治理理念和智慧,用 “包容互鉴论”代替“文明冲突论”,超越西方“零和博弈”和“强权政治”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的强大力量,道德仁义是其真正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涵”。《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宣传部部长郭家瑞提出,中华文化蕴含于经典之中,因此学习中华文化一定要深入经典,并从中理解中华文化精神。郭家瑞解释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古代经典所讲述的核心正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之学。

如何看待美国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倡议存在深刻误解?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看来,这是因为美国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判断中国的意图,产生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等。“要消除这种误解,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对话与沟通,让西方国家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包括美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刘余莉说,唯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深刻理解中国所推行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不仅是利国利民,而且也是利于世界的,才能对内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人心,对外赢得国际认同,促进全球美美与共的发展。 (记者 姜继葆)

(责编:杜佳妮、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