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室内微歌剧的一次样本实验
疫情期间,中央歌剧院的脚步一直未曾停下,艺术家们在居家练功的同时,推出了致敬战疫英雄的《长江之歌》特别版,并为武汉学子和全国的音乐爱好者们开设艺术欣赏网课,开展高品质“云”上文化艺术活动,坚持艺术普及。日前,中央歌剧院又推出了一部“室内微歌剧”《阳光灿烂》,抒发心声,致敬英雄。
《阳光灿烂》这部作品由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作曲,并与刘静共同担任编剧,张梦丹担任视频设计和拍摄统筹,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男高音歌唱家李想分饰医生、病患和“病毒”等主要角色,刘云志与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各弦乐声部首席担任室内乐伴奏,中央歌剧院合唱团担任合唱和群众演员,视频则由中央歌剧院视频与舞美团队共同制作完成。从剧本、音乐创作到最终的拍摄和制作,《阳光灿烂》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阳光灿烂》的故事设置在新冠疫情大规模暴发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人员与人民群众团结协力,共同与病毒搏斗,无数英雄坚守岗位,鼓舞着人们走向阳光灿烂的未来。相较于传统的歌剧,时长21分钟的《阳光灿烂》仅有十分之一体量的人员规模,它采用了弦乐五重奏小型室内乐伴奏形式,三位形象鲜明的主要独唱角色在一段相对凝练的故事情节中展开表演,一组合唱演员兼顾演唱与转场、叙事的群像功能,舞美设计和灯光布景走极简风格。 《阳光灿烂》是一部颇有实验探索意味的作品。演唱形式方面,它基本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歌剧的演唱形式,根据剧情需要,将独唱、重唱与合唱相结合,但用弦乐五重奏支撑起歌剧的音乐背景,可谓突破之举。作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非常了解室内乐形式在细腻情感表达上的优势和所能承载的戏剧性张力,而弦乐五重奏的编制,也做到了与独唱、重唱及小型合唱的规模相匹配。作曲时,他选用了具有鲜明性格和强烈情感的音乐元素,充分利用了弦乐器的声乐化优势,又注重声乐的器乐化运用。
微歌剧的篇幅短小精悍,更要求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这些特点在序曲、合唱及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比如全剧以乐队紧张、狰狞的不和谐音开始,营造着难以名状的不安,合唱《迎战迎战》正控诉着病毒对生命突如其来的侵袭,小提琴尖刺的高音就仿佛毫不留情的晴天霹雳。戛然而止的音符,引出失去亲人的无言之痛,来不及沉浸在悲伤中,乐队齐奏的三连音就像那逆行而来的英雄的脚步,急匆匆地奔赴。当唱到“四面八方,红旗漫卷”时,第一小提琴一句交响乐《红旗颂》的主题,瞬间带来鼓舞人心的激情豪迈。
《阳光灿烂》是中央歌剧院第一次尝试以视频版首发原创新剧。舞台版的歌剧可以通过舞美、灯光、布景等各个方面来配合演员的演唱和表演,而在摄影机镜头中则需要另一番考量。21分钟的视频,每个镜头都经过了仔细的设计。全剧都以黑色幕布作为背景,在唱段《我还会再来》中,象征生命受到威胁的红光一直笼罩在身着黑衣的“病毒”头上,随着歌词“世界无限大”,镜头切到演员近景,那束红光从一点迅速延伸至全脸,象征着病毒蔓延已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男高音歌唱家李想以狰狞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穿梭在人群中,镜头跟随他的脚步,也牵引着红色的追光,仿佛疫情正在悄无声息地扩散。动静结合的拍摄构思和镜头语言,拟人化地巧妙塑造了病毒传播的情景。虽然用视频呈现一部新的歌剧是疫情期间不得不为之的选择,但《阳光灿烂》同样为未来的歌剧创作提出了一种思路。(高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