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以和为贵 好战必亡

张超
2020年05月01日10:55 |
小字号

东方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战事,强调应慎重对待战争,因为古人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尊重并按照这种法则行事,就可以获得吉祥,否则,就会招致凶灾,而通过对自然万事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观察,他们发现天道好生恶杀,万物乐生恶死,而兵戈是杀生之器,战争是杀生之事,它们能够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灵带来伤害,所以诸子各家几乎一致认为它们是凶险的事物,对其抱持谨慎的态度。如孔子说“子之所慎:齐、战、疾”;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尉缭子说“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政要论》里说“战者危事,兵者凶器,不欲人之好用之”等等。

然而,古人对战争抱持谨慎态度,却没有彻底反对战争,同样是基于对天道自然规律的认识与遵从。所谓天道,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春夏生长到最繁盛的状态,秋冬便以肃杀之气来收敛。《周易·系辞上》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说阴阳调和,万物才能生长。古代圣人通过对天地规律、人情事理的理解和把握,效法天地生养万物,重视施行仁政;又效法天地威杀万物,轻贱施行刑罚。因此,战争,作为大刑手段,为圣人所轻贱,但却不会废弃,因为肆意发动有违天道,完全废止同样有违天道,《汉书·刑法志》中就讲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鞭扑不可弛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征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

中国古人慎战的观念除了源自对天道自然规律的深刻体认,还出自对战争危害性的深切感受。战火之下,生灵涂炭,万物萧条,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感受,所以古人始终强调慎战。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大多时期都视武力征服为最下等的计策,而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明的计策。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姜太公亦说“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其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矣”。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那怎样才能实现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施行礼制、推行仁政。《司马法》中讲“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以礼为规范,国家就会稳固;以仁为原则,国家就会制胜。这也是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孔子向弟子曾参讲述明王之道时就如此说,“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也,则必还师祍席之上”。为什么礼制和仁政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论语·学而》篇中,有子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意思是说以前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特别重视礼,就是因为认识到它能使天下和谐。关于礼的作用,《左传》里有这样一段话,“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不难看出,礼能使社会各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守其分,使百姓人人和睦相处、相亲友爱。

然而,圣王治国并不是只依靠礼,更重要的是依靠仁。孔子讲“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怎么会遵守礼制呢?所以心存仁爱是遵守礼制的前提和根本。心存仁爱,便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孟子讲“仁者无敌”,并不是说仁者好战,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说内心充满仁德的人(国家),他(它)对待一切人(国家)都是平等的、友善的,不分亲疏远近强弱大小,他(它)的心中没有对立、眼里没有敌人,这样的人(国家)走到哪里都是受到欢迎的。即使有些人(国家)对其抱有敌意,他(它)也会以仁爱之心去包容、去化解,从而感化对方。可见,施行礼制、推行仁政能使国家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对内可守,对外可攻。

当然,古人推崇不战、慎战,并不意味着偃战、废战。战争,虽主杀伐,为天道、人道所共恶,却也是顺应天道、人道使然,只是非万不得已不能使用。既然是不得已而用,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最高明的用兵境界,但如果短兵相接不可避免,那又该如何保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对此,在《荀子·议兵》篇中,荀子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他认为,用兵的目的应是为了禁暴除害,而不是争夺名利。所以仁义之师,所过之境,敌人稽拜,百姓欢喜,能够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司马法》中也讲到“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治之谓正……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简而言之,只有出于仁爱与正义,为了拯救百姓远离灾难祸患才能用兵,这也是唯一且正当的理由。

那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呢?荀子讲“凡用兵战攻之本,在乎一民也”,“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这就强调用兵的根本在于人事的协和、在于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这与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人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当然,战争毕竟是凶险的事情,若恃强任威、穷兵黩武,则必将自尝苦果。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司马法》中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典语》中也说“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因此,战争,国之大事,当谨慎之。所谓“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人验证的真实道理。(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郭冠华、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