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没有大团圆结局?宝钗不是丑角?《红楼梦》还有哪些谜团

2020年05月15日07:5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没有大团圆结局?宝钗不是丑角?《红楼梦》还有哪些谜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内容之丰富、架构之宏大、文笔之细腻,远非寻常作品可比。

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启明现身《国博好课》直播,带来一场“从《西厢记》到《红楼梦》”的精彩讲座。也是在这次直播中,他条分缕析地讲述了《红楼梦》对“西厢故事”的引用,以及曹雪芹的种种神来之笔。

不存在“大团圆”结局?

在《红楼梦》二十三回中,有一个重要情节是“宝黛共读《西厢记》”,两个人一起读书,桃花飘落在书上、身上,是个相当美好的场景。

在这里,贾宝玉给了《西厢记》一个很高的评价“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林黛玉接过书一看,结果是“越看越爱看”。

“两个人都为《西厢记》陶醉。共读《西厢记》的过程,表现的是宝黛拥有一种浓厚的共同兴趣爱好,而不是仅仅因为反封建才有了爱情。”段启明称。

另外一个细节,则有可能暗示了《红楼梦》的结局。在庚辰本中,提到林黛玉“不到一顿饭功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但是在程乙本却有了改动,“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

《西厢记》的版本中,金圣叹的“金批本”流传极广,清代乾隆时期正是其盛行之时。金圣叹认为,《西厢记》第五本不是王实甫的原作。而《红楼梦》中若干次引用《西厢记》原文,据段启明查证,全部是根据金圣叹的本子。

这样一来,金批本中的《西厢记》原作就只有前四本,每本四折,共计十六折。曹雪芹这里写林黛玉“将十六出俱已看完”,也在代表着认可前四本。而前四本最后,是一个悲剧结局。没有《西厢记》第五本的大团圆结局。

联系到曹雪芹对自己作品结局的处理,他对大团圆结局应该是否定的。在通行本120回《红楼梦》中,后四十回提到“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段启明认为,这大概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但后四十回所作出的贡献仍然巨大。“一方面完成了宝黛的爱情悲剧,也令整个《红楼梦》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段启明说。

薛宝钗在林黛玉心中不是丑角

也是从第二十三回开始,读者们发现,《西厢记》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红楼梦》里。薛宝钗和林黛玉关系的转变,也与此有关。

一次,在酒席宴会上行酒令时,林黛玉害怕被罚,无意间说出“纱窗也没有红娘抱”等《西厢记》中的内容。薛宝钗听了,便回头看着她。

到了第四十二回写到,薛宝钗找到林黛玉,劝她“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

段启明认为,薛宝钗按照自己的人生观,认为这种书不能看,连作诗识字都是多余的。她当时对林黛玉的劝诫是善意的,也就感动了林黛玉。

从第四十二回以后,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这种状态,也让贾宝玉惊奇不已,有一次便引用《西厢记》中“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很含蓄地向黛玉询问,才知道其中原委。

实际上,有关薛宝钗、林黛玉的争论从清朝时期就有。有的人“扬黛抑钗”,有的人“扬钗抑黛”。段启明说,从引《西厢记》这句话看来,薛宝钗在林黛玉心目中并不是一个丑角,并不是坏人。在贾宝玉的心目中也是如此。

更深层次反映的,则是在曹雪芹的心目中,黛玉、宝钗并不是一个“好”、一个“坏”,这就是他笔下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可以赋予二者不同的美学特征,但她们都是美的。

此外,在《红楼梦》第五回,出现一个人物“兼美”,具备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特质。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是合写在一首判词里。所以,俞平伯先生才提出“钗黛合一”论。

《红楼梦》里的多元审美

不只是宝钗和黛玉,整本《红楼梦》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多元化审美。

段启明举例,第十八回写到元妃省亲,真真是“珠宝乾坤,琉璃世界”,连元妃自己都说太奢侈。

这反应的是一种热烈、华丽的场面。可就在写这一切的同时,书中也写到元妃见到祖母、母亲等亲人时,有过一段泣诉。这样的写法,总是把热烈的和清幽、柔美的结合在一起。

再比如,第四十三回,大家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给王熙凤过生日,觥筹交错。结果贾琏出了问题,闹得乌烟瘴气。紧接着却又写到平儿理妆的情节,写到贾宝玉的体贴,形成鲜明对比。

读者在欣赏《红楼梦》时,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情节冷热紧凑相应的结合在一起,体现的还是一种审美的多元化。《红楼梦》这种特殊的美学追求,就是它的一种风格。

引用《西厢记》还有哪些作用?

当然,《西厢记》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并不只是上述几点。在一些回目中,也起到了推动情节、表达人物内心的作用。

有一次,宝玉和黛玉开玩笑,说了一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又当着紫鹃的面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结果,林黛玉又发火了。

在那个时代,宝黛爱情的表达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在林黛玉心中也是深深埋藏的。贾宝玉忘情之间说的这些话,以及林黛玉的气愤,恰恰表现了人物心理。

“《红楼梦》写人物心理是用一种点染的手法。引两句《西厢记》,这都是一种表达。”段启明认为,这正是《红楼梦》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所谓的神来之笔,写出人物神韵。

“对曹雪芹,我们要敬畏巨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巨著。”段启明称。(记者 上官云)

(责编:杜佳妮、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