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之三

拓宽演出舞台 新技术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郭冠华 韦衍行
2020年07月17日08:54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无论是去图书馆享受阅读乐趣,还是到博物馆“打卡”看展,抑或是去剧场看一场文艺演出,如今,享受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老百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用翔实的数据多角度地展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现状。人民网文娱部推出“聚焦公共文化服务”系列特稿,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2019年,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得奖杯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演出作品。近年来,观看文艺演出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的新方式。据文旅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去年我国共创排艺术作品816部,演出296.8万场,其中赴农村演出171.27万场、观众达7.68亿人次。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敏在接受人民网文娱部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技术的应用,让文化惠及偏远地区群众,“文艺演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旋律题材精品涌现

2019年,全国艺术院团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创排出豫剧《重渡沟》、歌剧《道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民族音乐会《畅想京津冀》等一批优秀作品。在豆瓣上,网友给《永不消逝的电波》打出9.5分的高分,足见大家对这部舞剧的喜爱。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文旅部供图

据统计,2019年全国400家重点统计艺术院团共创排艺术作品816部,歌剧、舞剧等文艺演出“飞入寻常百姓家”。曾在歌剧《沂蒙山》中担任编剧的一级编剧、词作家王晓岭表示,近年来,文艺创作更加突显“人民性”,越来越多的主旋律演出摆脱了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制作出一批在艺术上不落窠臼、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王晓岭看来,重大题材文艺演出之所以佳作频出,也离不开文艺团体对“新文艺群体”的广泛吸纳和培养。给更多青年艺术家发挥和展示的平台,引导“新文艺群体”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让文艺团体更具活力的同时,也为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了卓越力量。

“轻骑兵”“大篷车”永远在路上

文艺演出,不仅是在剧场、剧院;文化服务,也不只是“我来演,你来看”。多年来,文化下乡一直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被称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内蒙古乌兰牧骑便是其中的一支“先锋队”,他们以天空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演出。”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团长孟玉珍告诉人民网记者,这是乌兰牧骑队员们一直信守的承诺。2019年,乌兰牧骑继续发挥机动灵活、覆盖面广优势,将舞台搭到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身边,零距离地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下基层演出。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供图

2019年,锡林郭勒盟全盟的演出超千场,一天三场演出对演员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虽然累、虽然演出条件有限,但我们绝不会有丝毫懈怠,老百姓的掌声和喝彩就是给我们最好的认可和鼓励。”孟玉珍说。

内蒙古有乌兰牧骑,宁夏有“文化大篷车”。成立36年来,宁夏话剧院“大篷车”的足迹遍及宁夏所有乡镇。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用脚步丈量日新月异的发展热土,用舞台呈现老百姓生活的可喜变化,宁夏话剧团的“大篷车”永远在路上。

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96.8万场,赴农村演出171.27万场,占总演出场次的57.7%;国内观众12.3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7.68亿人次。

春风化雨,以精品文化滋养乡镇村落,像内蒙古乌兰牧骑、宁夏话剧院“文化大篷车”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各地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文艺团体把精神粮食送到基层群众中去,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提质扩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云端”发力 拓宽演出舞台

疫情期间,不少剧院、艺术机构先后在“云端”开辟新舞台,把大批平日难得一见的优质作品从线下搬到线上,文艺演出通过直播拓宽了舞台。

“在线下演出暂停的同时,各大文艺团体纷纷通过网络传播平台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受众面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朱敏表示,线上文艺演出与传统线下演出相比,更加便利,让更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盛宴。

今年3月以来,全国文艺团体积极探索新技术,各地惠民演出层出不穷,通过“云端”绽放出新的光彩。

国家大剧院线上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供图

人民网文娱部推出了“人民艺Show”直播栏目,携手国家大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文艺机构和团体为广大网友奉献精彩演出,演出涵盖了话剧、儿童剧、音乐会等多种文艺形式,打造了线上文化直播新常态。

朱敏表示,依托“互联网+”技术,文化内容配送会更加便利、更加精准,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新技术让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也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演出,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随着5G、VR技术的普及,文艺演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朱敏说。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之一:开到家门口的图书馆:让“悦”读“识”惠全民

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之二:年接待观众“10亿+”,博物馆缘何成为“网红打卡地”?

(责编:郭冠华、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