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分享创作经验:热爱与坚持是制胜“法宝”
在“人人可以成为新作家”的互联网时代,青年作家的现状如何?被贴上“个性”“自我”标签的他们面临哪些难题?25日,叶城、栗鹿两位青年作家亮相江苏书展,分享创作经验。
携新作《在南方醒来》的叶城笑称自己有点“性格分裂”。“我的工作和我的写作完全没有关联。在工作上我需要生存,我需要业绩,我必须得说许多违心的话,这样的我不是自己内心喜欢的。我开始写作,就是为了解决我内心的矛盾,精神上得到解脱。”叶城坦言。
叶城,原名周锋,是位“80后”自由撰稿人。他同时也是一位外企高管,每天得看300多封邮件。《在南方醒来》一书主要记述了叶城南下工作,在南方遇到的各种人的命运遭际,发人深思。叶城的写作兼顾了时代与个人,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探索散文写作的各种可能性。
“今天能够来到书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只能用‘幸运’和‘荣幸’来表达。未来,一边是忙碌的工作,一边是热爱的文学梦,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叶城说,不管工作有多么忙,自己仍会坚持写作,以后会更关注新青年的生存状况,关注新青年的焦虑。
从一位写手到一个作者,到底要走多长的路呢?栗鹿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栗鹿,本名龚怡涵,“90后”新锐作家。这次她为江苏书展带来了新作《所有罕见的鸟》。在这篇小说里,栗鹿开始丰沛现实的细节,并尝试着节制地使用令自己引以为豪的想象力。她把自己的诗意与想象放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从而让小说炸裂出惊人的力量。
“很多孩子都有文学梦,但坚持下来的可能不多。大家看我的履历觉得很顺利,从开始写作到发表小说也就这些年。但其实内心的挣扎,对文学的想法和观点一直在变化,是通过对生活的经历,人情的变化,甚至是痛苦的理解,才得以坚持下来。”栗鹿认为,自己出道非常晚,换句话说真正开始专职写作的时间离当下非常近,也就这两三年前。
看着叶城和栗鹿,前来捧场的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尧称自己也是“80年代的新青年。”对于青年作家的作品,王尧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他们的创作较前辈们更加宽泛多元,但同时又受到信息化、碎片化时代的冲击等对于创作来说不利的因素。王尧寄语青年作家:要沉淀下来,不为眼前的浮云所动,潜心研究,走出一条新路来。
在第十届江苏书展上,“新青年”丛书是一道风景线,吸引读者的目光。首批出版的四本分别是“90后”上海新锐女作家栗鹿的小说集《所有罕见的鸟》、广西女作家徐小雅的小说集《少女与泰坦尼克》,以及叶城的散文集《在南方醒来》和端木赐的散文集《燃烧的仙鹤》。他们用细笔勘探生活,以切身的文学技艺去处理当代社会错综复杂的感受和经验,展现出年轻人复杂而多元的精神空间。(周建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