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应天门赏月:繁华盛景应在人间

2020年10月01日08:15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应天门赏月:繁华盛景应在人间

1330年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洛阳登上应天门,改唐为周。2020年10月1日,还是在应天门,这里将举行一台盛大的中秋晚会。

这座位于古都洛阳“中轴线”上的城门,经历了数不清的历史与辉煌。如今,肃穆的宫阙礼乐虽已远去,但中秋夜升腾起的人间烟火再次续写繁华盛景。

(文化视点·听文物讲故事·图文互动)(1)应天门赏月:繁华盛景应在人间

这是2019年10月15日拍摄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也是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应天门在北宋末年被毁,历经隋、唐、五代、北宋等多个时期,存世530多年,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说。

据石自社介绍,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过多次考古调查和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应天门遗址是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组成“凹”字形巨大建筑群,是目前全国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应天门双向三出阙,两侧共六阙,城楼上有两重观。而三出阙,是城阙中最复杂的一类。”石自社说,“两重观”“天子三出阙”是中国古代最高礼制的都城门。

“应天门呈‘凹’字形,城门楼在中间,垛楼、阙楼各一对,分排在两边,飞檐如翅翼,似五只金凤凰,也被称作五凤楼。”石自社说。

(文化视点·听文物讲故事·图文互动)(8)应天门赏月:繁华盛景应在人间

这是2019年10月30日拍摄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夜景。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历史上,应天门曾多次易名。隋代初建时称“则天门”,取“以天为则”之意;隋末王世充盘踞洛阳,将“则天门”改称“顺天门”,取“顺天应时”之意;不久王世充败,恢复“则天门”旧称。唐睿宗李旦执政时期,因避其母武则天名讳,改为“应天门”,取“应天顺民”之意。

这座雄伟的历史之门见证了隋炀帝杨广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唐玄宗接见日本遣唐使……而最受瞩目的则是公元690年,武则天登上此门,改国号为周。

“应天门是一个政治空间、公共空间和礼制空间,是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发生地,也是洛阳历史和隋唐中原文化的重要证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石自社说,这种建筑形制对北宋宫城玄德门、元大都崇天门和明清故宫午门等有深远影响,在中国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化视点·听文物讲故事·图文互动)(7)应天门赏月:繁华盛景应在人间

游客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参观(2019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近年来,当地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采用历史建筑的外观形制对应天门遗址进行保护性展示,最大程度还原历史风貌,再现应天门恢宏气势。

中秋节前夕,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北广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临时搭建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为背景的360度全景中秋舞台,将为人们奉献一台内容丰富的中秋晚会,既彰显现代城市的发展,也展现十三朝古都的气势。

“原本叠压在地下的历史遗存,成为备受追捧的文化新地标,应天门见证着时代的流变,也逐渐化身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新华社记者桂娟、史林静)

(责编:赵光霞、燕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