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立冬習俗: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雞鴨魚肉--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專家解讀立冬習俗:北方吃餃子 南方吃雞鴨魚肉

馬小瑋

2012年11月07日10: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今年11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立冬不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還有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含義。民間有立冬看氣象卜冷暖的傳統習俗,大家都十分關注立冬這天是否下雪,有沒有太陽。立冬的來源和風俗講究有哪些,關於這個節氣,除了雪,還有什麼是需要知道和了解的呢?讓我們聽聽我省著名民俗專家朱世奎先生怎麼說。

  “‘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但在青海,青海的冬天其實來得更早些,寒露時就開始了。”11月7日,朱老介紹,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而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冬季就是一個修整農事、養精蓄銳,來年再戰的季節。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朱老笑著說,“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冬天到了,天冷了,耳朵露在外邊很容易被凍傷,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你最貼心的關懷啦。”

  關於立冬這天的風俗習慣,朱老說,在我國南方,立冬這天人們愛吃雞鴨魚肉,而我國台灣在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我國北方,人們愛在立冬和冬至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代人延續著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朱老對自己小時候過立冬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時候的冬天可冷了,二九、三九時,河面已經結上了厚厚的一層冰,我們一群調皮的小孩經常制作小滑車滑冰。”朱老興奮地說,“小滑車制作簡單,在小板凳上固定兩個鐵皮條就可以了,伙伴們往往都玩得非常開心。”以前是“立冬封河”,到了立冬這個節氣,河裡的水都凍住了,但現在,河裡卻連“麻浮”都少見。“氣候變暖,連我們青海都能感覺到了!”朱老說。

  至於立冬后的飲食,朱老建議大家,在冬季人們應該少食生冷,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在青海,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注意不宜過量補,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易於消化的食物。簡而言之,立冬到春節這段時間,民間有補冬的習俗,而在實際生活中,大家應該注意調養身體的方式和方法。(馬小瑋 來源:西海都市報)


 

(責任編輯:肖亭亭、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