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甲午風雲》一炮而紅
1960年,李默然第一次拍電影,也就是這部《甲午風雲》,讓李默然一炮走紅。在片中李默然把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風骨鮮明生動地呈現上銀幕,並永遠地留在了觀眾的心中,成為中國銀幕上別具一格的“硬漢”標本。 “鄧世昌是我撿來的。”最初進入《甲午風雲》劇組,李默然完全是服從組織安排,
他連演什麼角色都不知道就上了火車。到了長影,李默然看到兩個人。一個是《甲午風雲》的林導演,另一個是著名攝影師王起民。王起民一看到李默然就向林導演大喊道:“你還找什麼鄧世昌啊,這不就是嗎!”。開始導演有意讓李默然演李鴻章,最后改為鄧世昌。這令李默然感覺有點匪夷所思。“一個滿臉疙瘩的人怎麼能演民族英雄?”李默然問導演,導演回答得也很經典:“臉上沒有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 《甲午風雲》一拍就是兩年時間。在當時條件下,關於鄧世昌的資料,無論是形象上、文字上或者是傳說中的均很少。第一次拍電影的李默然一點都不緊張:“我完全被這個人物的感情和行為震懾了,用北京人藝的演技學派來講,一個演員塑造一個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經形成了,這個人物應該是什麼樣的,對待某些人是什麼樣的,我這個腦子裡頭就像演電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 李默然說,他塑造的“鄧大人”形象之所以獲得廣大觀眾的認可,不是因為他的表演有什麼獨特的功力,有什麼了不起的創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民族氣節在鄧世昌身上有集中表現,跟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精神吻合,這些打動了觀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