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屌絲”文化應理解順應 是現實投射--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對“屌絲”文化應理解順應 是現實投射

王玉香

2012年11月13日08: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屌絲”,原為粗語,現今已成為青年群體中的流行語和文化現象。從對“李毅吧”粉絲的稱呼到現在流行的“屌絲”涵義已經大相徑庭。“屌絲”已不是原來特指的那一群出身卑微、內心充滿糾結、無奈面對現實的年輕男性,而有著豐富的內涵。有的青年以自嘲的方式自稱“屌絲”,將自己與“高富帥”、“白富美”作區分﹔有的則用來貶責他人﹔有的以玩笑用之……“屌絲”已變成當下在網絡上、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一種時尚、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屌絲”流行文化的形成,與互聯網的特點密不可分。網絡流行的特點就是不斷復制,而復制往往具有再造功能。對於青年來說,網絡復制的簡單性,以及在復制過程中的再造性,使更多的青年由被動受眾與旁觀者變成“屌絲”流行文化的直接參與者和行動者,“屌絲”一詞就是這樣經過不斷地復制與再造,形成一種流行文化現象。而“屌絲”流行文化的行動者越多,對青年群體的影響就越大。不同青年個體所理解的“屌絲”與所運用的“屌絲”,往往根據自己所處的客觀情景與內心感受進行再造,賦予“屌絲”特別的意蘊,如此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屌絲”文化現象。

  “屌絲”流行文化的形成,是青春情結的再現。透過“屌絲”文化,可以看到與傳統青年流行文化一樣的表象特征,即情緒的外泄與自我的張揚,時尚的追求與內在的娛樂。實際上,任何一種青年流行文化傳達的都是青春的聲音與呼喚,一種人生特定階段的沉思與矛盾,一種青年所特有的認知與情緒。有的青年不會在乎“屌絲”一詞是否好聽或貼切,主要是因為“屌絲”的流行。流行往往代表時尚,而時尚則表明自己與時代潮流同步,就有備受關注與入流的可能,就不會被人遺忘、被稱為“老土”或被同輩群體所排斥,這種自我認同的強烈願望使其更願意投入到流行與時尚之中。有的青少年不在乎其他成人的觀點與看法,隻要有同行者,就會堅持自己的觀點與行為,甚至越是其他成人認為不好或不認可的事情,越會引起他們的興趣與關注。

  “屌絲”流行文化也是社會原因在青年群體中的直接映現與投射。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使貧富差距加大,“屌絲”式的自嘲,就源於財富兩極分化的社會現實,以及流行的擇偶審美標准。許多青年面對的現實是:即使竭盡全力去奮斗,自己財富的積累與“高富帥”、“白富美”所擁有的基礎與條件還是相差很遠。所以,不難理解“屌絲”那種復雜心情的表達,既有對現實的不滿,也有無力改變現實的無奈﹔既有對“高富帥”與“白富美”的羨慕嫉妒,也有對他們的不屑。

  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在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價值時,往往加重財富與金錢的分量,注重經濟條件與外表長相的擇偶標准(盡管不具有普遍性)對青年產生沖擊。“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這看似是個人的人生選擇,卻是社會流行的一種擇偶標准在部分青年身上的投射,容易在青年群體中引發一種群體無權感或無力感。這種無權感與無力感不僅僅是對貧富差距現實的一種本能反應,對自己不利處境的一種無奈表達,也是對自我能力懷疑、不自信、不接納自我的一種表現,更可能是一種錯誤的歸因所致,即埋怨父輩沒有給自己提供優厚的條件與基礎。當然,同樣的社會現實也會引發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屌絲”不是自己的錯,而是必須正視現實,隻有靠自己去奮斗。

  面對“屌絲”流行文化,我們更應該採取的態度是了解、理解、順應與發展。理解這種文化現象所傳達的青年群體的深層需求,順應青年群體的這種獨特表達方式,以發展的視角去更好地回應青年群體的需要。(王玉香)

(責任編輯:肖亭亭、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