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1月16日電 (吳瞳 黃鸝)在中國十大名樓聯合申遺的風波中,南京閱江樓被指建成僅11年,是有名無史的假“古董”。16日,南京閱江樓景區管理處黨政辦公室主任邱健樂接受專訪時回應:僅從建筑年代而言,閱江樓確實不是“古董”,但閱江樓背后所承載的明朝歷史文化,是無可替代的。接下來,景區方面還將深挖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讓樓“名”副其“史”。
閱江樓的建設設想始於六百年前。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盧龍山(今獅子山)指揮8萬伏兵,大敗陳友諒40萬軍隊,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礎。朱元璋稱帝后,於公元1374年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建造閱江樓,並親自撰寫《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為最佳,后被選入《古文觀止》。600余年來,雖有2篇《閱江樓記》流傳於世,但因種種原因樓終未建成。2001年9月,閱江樓竣工並對外開放。
沿著石階而上,護欄上的數百隻石獅形態各異。“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霧,朱廉鳳飛而霞卷,彤扉開而彩盈”的樓閣意境,領游客們贊嘆不已。“雖然是第一次來閱江樓,給我的感覺很震撼,氣勢宏偉。”吉林游客黃天杰一遍觀看樓內歷代帝王簡介一邊說著,“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別讓展示的物品靜靜地放在那邊,讓明代的歷史在樓裡重新‘活’過來。”
“每一座樓都代表一種文化,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像蓬萊閣是神仙文化。樓本身的建筑,從建筑學以及建筑史來說也是一種傳承。如果閱江樓建在了其他地方,它就不能再叫閱江樓了,再叫閱江樓就沒有任何歷史意義。”邱健樂表達了自己對名樓申遺的看法,他認為在正式上報政府部門之前,應當自查家底,對名樓的歷史文化價值做出評估,然后再決定十大名樓要申報哪類世界遺產。
對於網上不少網友質疑,名樓申遺后會提高景區門票收費,邱健樂稱其中有些誤解。“我們景區會朝著打造5A級風景區的方向走,給游客提供更好的硬件設施和配套服務,不會提高門票收費標准。”
邱健樂介紹,根據南京市下關區濱江風光帶建設的需要,未來的閱江樓景區將會走大景區之路,整合周邊的一些小景點。目前已經免費開放的還是會向市民免費開放,但考慮到景區管養經費問題、安全問題,核心景區還是會考慮收取一定的費用。
“申遺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不管申不申遺,我們都會更加注重對閱江樓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面對各種質疑,我們會坦然面對。”邱健樂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