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緬甸公盤80%的中高檔原料都流向了陽美
揭陽當地並不產玉石,一個不產玉石的地方何以能將玉器當成產業來做,還享有“中國玉都”乃至“亞洲玉都”這兩個稱號。帶著這份好奇,記者於日前來到這座南方小城一探究竟。
走在揭陽機場的長廊裡,扑面而來的是南方的熱浪和陽美玉雕的宣傳海報,和大都市的大型燈箱廣告相比,一種獨有的文藝清風拂面,這南方小城第一時間帶給了人綠色的舒適心情。
晚餐后,我們一行從住地出來隨意選擇一個方向走訪,隻見滿街都是玉器加工作坊。有些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門臉,內裡卻有著價值連城的寶貝。也不過七八點的光景,店家們就已打烊,大街上車流、人流不大,一切顯得都很隨意。第二天上午9點,街上店鋪依然都沒有開門。一打聽才知道,這裡人們每天基本隻工作4個小時,上午10點營業,中午12點休息﹔下午二三點營業,下午5點關門。揭陽人悠閑的工作、生活方式實在讓人艷羨不已。
當地人告訴我,揭陽玉器市場有一個特點,就是陽美、喬南、喬西連成了一個三角地帶,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翡翠、白玉的綜合市場。陽美集中做翡翠,喬西主攻白玉,喬南則兩者兼而有之。而國內其他一些玉器市場相對單一,比如河南以做白玉為主,而平洲只是單純做翡翠。揭陽則把翡翠和白玉都集中到一起,這對客戶來說就有了更方便更好的選擇。
雕工——刻盡天下之美
揭陽做玉的歷史並不久,隻有短短150多年,和玉器的悠久歷史相比,揭陽隻能算個嬰兒。上個世紀初期,陽美有些村民利用農閑時間收購舊玉器加工,這可謂是揭陽玉器的開端。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用手工加工玉器,成為陽美農民補貼家用的收入來源。新中國成立之后,陽美加入到玉雕行列的村民逐漸多了起來,家庭作坊就此初步形成,村民們開始不滿足手工加工舊玉器,開始到廣州等地採購玉石原料。
起初,人們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小挂件。改革開放之后,聰慧的陽美人看准了商機,開始直接到緬甸等地購買原料回來加工,家庭作坊逐漸多了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玉雕行列,加之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陽美玉雕得到了迅猛發展。如今,緬甸80%的中高檔原料流向了陽美。
採訪中,很多人說,揭陽人趕上了好的時機,做了正確的選擇。確實,揭陽工成為當今玉器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和改革開放的機遇密不可分的,但更多的還是源於揭陽人用心在感受玉,把玉石當成一個有生命的靈魂來撫愛。
在和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張炳光聊天中,他一直把玉石比喻成人。“不同的玉石有不同的特性,就好像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一樣,所以在雕刻一塊玉石之前,一定要花很多的時間去琢磨它,了解它,摸清它的特性,和它建立感情。之后,才可以下刀雕刻。”問及揭陽玉雕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張炳光說:“我們揭陽玉雕講究玉的調水,每個長口的玉滲色不同,我們都會針對性地去雕刻,把水種調出來,才會去考慮圖案。圖案只是一塊玉的輔助,遇到好的原料,我們盡量用極淺的刀,不去破壞它天然的美,保留它原本的價值,讓它最終似畫卻是玉雕。”
“我們揭陽不怕師傅工貴,就怕工藝不好。如果因為工藝而影響了原石的價值,是最令人心痛和惋惜的。”工藝雕師林超明認為揭陽的玉雕做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是因為揭陽雕刻者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化普通為神奇,把平凡的材料變成神奇的藝術品,用巧妙的手法去掩飾天然玉石中的一些不足。
誠信——揭陽人生意之本
“我們揭陽玉商大多數時候都是共同承擔風險,開石可能三五個人一起,賺了利潤大家平分,賠了也一定是共同承擔,絕不抵賴。而且在揭陽,無論是買還是賣,都一定不會有假的玉器,國內一些市場常出現魚目混珠,但在揭陽一定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揭陽的買賣一定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因此也贏得大量的商家和客戶來這裡交易。” 提起這些,揭陽市東山區委宣傳部部長洪曉璇洋溢著一臉驕傲的神情。
“揭陽人守誠信。”香港玉商陳景濠來揭陽投資已經五六年時間了,問及之所以選擇揭陽這個市場,他篤定地告訴記者。“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揭陽玉器人堅持‘純A貨經營’理念,可謂童叟無欺,從大量的原石交易,到小至一個挂件的買賣,都不存在任何欺瞞。在揭陽,你想要買一塊假的玉器,可謂比登天還難。”
揭陽市珠寶玉器商會會長夏奕海認為,“揭陽玉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希望有一天,提到玉雕,不僅是業內人士,而是社會大眾都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揭陽。夏奕海認為,雖然目前全世界最好的玉器工藝、最高檔的翡翠在揭陽,可這並不是人人皆知。所以揭陽還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品牌意識,讓更多的人了解揭陽,了解揭陽玉雕。
此次揭陽之行,除了見到了各種美不勝收的玉器之外,還收獲了一份內在的美麗。短短幾天,記者看到很多可愛的揭陽女人,她們身上有太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溫和謙讓,勤勞善良,所謂溫潤如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揭陽的玉石產業能夠騰飛的內驅動力,和這些美麗的潮汕女人大抵也密不可分吧。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