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校園開展國粹皮影戲表演活動--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香江校園開展國粹皮影戲表演活動

張澄澄

2012年11月28日10:0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上旬,由文化部港澳台辦支持、香港聯藝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主辦的“國粹香江校園行——中國皮影戲藝術講座及示范表演”活動,在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演藝學院5所知名大學和香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香港漢華中學(小學部)進行了7場專場表演活動。

  演出結束之后,學生們與皮影戲“演員”親密接觸。

  范正安(左)與香港漢華中學校長關穎斌互贈紀念品。

  李建民(左)在香港大學演出前接受紀念品。

  幕后的操控。

  皮影戲《賣雜貨》。

  不同地域的皮影戲藝術家在演出后合影留念。

  本報特約記者 張澄澄 文/圖

  11月上旬,由文化部港澳台辦支持、香港聯藝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主辦的“國粹香江校園行——中國皮影戲藝術講座及示范表演”活動,在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演藝學院5所知名大學和香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香港漢華中學(小學部)進行了7場專場表演活動。參與活動的香港師生們對於去年11月29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皮影戲,表現出十分濃厚的興趣。伴隨著台前的影人兒打殺、幕后的鑼鼓演唱,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驚嘆和歡笑。

  皮影是一種以皮制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戲劇形式。皮影藝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過光線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創造出動態的形象,活靈活現地演繹天上人間的故事。此次來到香港進行表演的藝人包括來自陝西華縣雨田社的魏金全、河北昌黎向東皮影劇團的張向東和山東泰山的范正安,他們不但是北方皮影戲表演者中的杰出代表者,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活動期間,來自3個不同地域的皮影表演團體和個人,為香港師生們表演了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傳統皮影戲劇目——《賣雜貨》、《三打祝家庄》、神話劇目《火焰山》和童話劇目《鶴與龜》以及泰山皮影獨角戲《泰山石敢當》。范正安先生一個人演一台戲,手、腳、腿、臂、眼、耳、口、身等協調動作,讓香港師生們由衷嘆服。魏金全先生的細膩表演絕技、張向東先生的一流操縱技藝,都讓觀眾大飽眼福,每個節目都有意想不到的精彩,《鶴與龜》的詼諧幽默,《賣雜貨》的“老腔老調”,藝術家們精湛的操縱、演唱技藝,讓香港數千名師生領略了中國皮影戲的迷人魅力與精彩神奇。

  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設計院教授魏立群在演出前進行了生動鮮活的皮影戲啟蒙講座,受到香港師生們的歡迎和喜愛。現場觀眾從講座中了解到,皮影戲演出用的“影人”材質不同,有的用紙雕制,有的用驢皮、牛皮、羊皮雕制,一般需要經過對毛皮的削制、刮平,再根據劇中的角色繪制草稿,然后進行雕鏃、敷色、熨平、裝訂等工序,才能制成可以用於表演的影人。中國各地對皮影戲有不同的稱謂,比如湖北、湖南叫“影子戲”,四川、青海叫“燈影戲”,廣東、台灣叫“抽皮猴”,河北東部和東北地區叫“驢皮影”,陝西叫“牛皮娃娃影”等。

  連續7年負責組織“國粹香江進校園”活動的主辦方總負責人、香港聯藝機構董事長李建民說,繼京劇、昆曲、古琴、南音、越劇、木偶戲之后,今年的皮影戲又為這一頗有影響的中國傳統文化推介活動增添了格外亮麗的色彩。他表示,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旨在向香港和澳門的大中小學在校學生普及中國傳統藝術知識的“國粹香江進校園”系列活動,一定會一屆比一屆辦得好。

(責任編輯:實習生:汪駿瑤、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