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誕碑》:“勢如削玉”的歐體--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皇甫誕碑》:“勢如削玉”的歐體

2012年12月16日10:48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皇甫誕碑》

  鎮館之寶

  文: 記者金葉

  資料提供:西安碑林博物館

  《皇甫誕碑》刻立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50年),由於志寧撰文,歐陽詢書,是歐體書法的代表作品,歷代書家、金石學家和碑刻的研究者均對它格外重視。此碑為螭首方座,高314cm,寬98cm,碑額篆書題“隋柱國左光祿大夫弘義明公皇甫府君之碑”,碑文楷書28行,行59字,碑身左側鐫刻蔓草雲紋,右側鐫刻祝贄、劉文瞻、鄭文憲、沈守恭、武福等資助題名字樣。碑石中部斜向斷裂,底部居中石面有剝落,損字頗多,左上角字跡漫漶不清。

  《皇甫誕碑》是神道碑,立於皇甫誕的墓前。其碑主皇甫誕隋朝時官至尚書左丞,后於宮廷爭權中被殺,此碑是其子皇甫無逸在三十多年后顯達於唐武德、貞觀年間,而為其父追立,以正其名。因此,此碑一方父為子榮鐫刻的碑石,碑文敘述層次分明,語言流暢,銘文氣韻起伏,通篇充滿對皇甫誕表功頌揚之詞,開篇結尾都為弘義明公鳴冤叫屈。然而此碑未署刻立年月,於是后世研究者不但要考釋碑文,鑒評書法,還要考証其刻立時間。對其發表見解的學者很多,但不外乎為高祖武德時立,又謂貞觀初立兩種。

  《皇甫誕碑》書者歐陽詢(557年∼641年),為初唐杰出楷書四大家(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之一。他自小聰敏勤學,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幾乎達到痴迷的程度。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贊嘆多次,而不願離去,便干脆鋪上氈子坐下反復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才離去。

  歐陽詢練習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被后代書家奉為圭臬,以歐體傳世。他歷經陳、隋、唐三代,其書法盡得隋碑峻利,又不失北魏風貌,在峻利中求圓潤,在圓潤中求溫柔蘊藉,后人評歐體有“勢如削玉”之說,其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唐代書法品評著作《書斷》稱:“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斗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

  宋《宣和書譜》譽其正楷為“翰墨之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爭著想得到他親筆書寫的尺牘文字,一旦得到就視作瑰寶,作為自己習字的范本。唐武德(618年∼624年)年間,高麗(位於今朝鮮半島朝鮮境內)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李淵感嘆地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歐陽詢的書法在當時深受人們的喜愛,名揚海內外,鄰邦日本、朝鮮等國派使者求書,爭相效仿。日本銷售量最大的報紙《朝日新聞》報頭題字,就出自於歐陽詢的手筆。剛勁不撓。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