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陳道明”
漢代“陳道明”
明朝“陳道明”
清代“陳道明”
開年大戲的《楚漢傳奇》收視、評價都不如預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段歷史被影視作品過度開發。當人們失去了神秘感和新鮮感時,自然也就沒有了滿足感。
近年來,歷史劇是炙手可熱的劇種,但其間重復、撞車的時候也經常出現。在選擇題材或是選擇歷史人物上,創作者似乎還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
大體而言,歷史劇或稱古裝戲,其歷史人物,一類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這其間又以帝王將相為主﹔另一類是神話人物,如西游、封神榜、白蛇傳等﹔另一類則是民間加工的人物,特別是演義小說、評書、戲曲中的人物,如楊家將、包拯與展昭、七俠五義等等。
就連續劇而言,人物與歷史事件的選擇要比電影難。一方面,人物或歷史事件大致要有群眾基礎﹔另一方面,人物或歷史事件要有一定的長度。
我們不妨看看今后有哪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可以成為歷史劇的新寵兒,從《楚漢傳奇》之后說起,至少有10位人物可以關注。
東漢的劉秀是一位歷史評價很高的開國皇帝,但對他的關注除了評書之外,熱度還不夠。寫劉秀可以從王莽時代,綠林赤眉起義一直寫到劉秀再建漢朝,歷史長度足夠支撐一部連續劇。
魏晉南北朝時代,南方的謝安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物。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家庭出身,文學都有不少的素材,與之同代的其他人物也多可入戲。
唐代的歷史,前期已經被開發殆盡,有價值的是平息安史之亂一段,郭子儀是一個可以貫穿這段歷史的人物。
宋代的歷史,名人輩出。就宋王朝而言,王安石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其影響力遠大於明代的張居正。王安石一代的名人極多,比如司馬光,比如蘇軾等。王安石變法也影響深遠,爭議極大,但卻鮮有人能全面展現這段歷史,寫這段歷史需有大家手筆方可駕馭,難度也最大。
宋代另一位偉大人物是遼朝的創立者耶律阿保機。中國人一貫以漢民族的立場看待草原民族及草原王朝,現在應該有另外一個角度。我們應該以契丹族的角度去審視一個地理面積甚至比北宋還大的契丹王朝。
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真實歷史與民間傳說同樣復雜精彩的帝王,但是,朱元璋還缺乏大型影視劇的關注。朱元璋類似於劉邦,但遠比劉邦有故事,他從當和尚、討飯的社會最底層,一步步成為義軍領袖、地方豪強到建立全國性的明王朝,再到大肆殺戮功臣、強悍處罰貪官,是是非非千古爭議。
明代中期,倭寇成患,戚繼光成為抗擊並最終解決這一邊患的決定性人物。威繼光在抗倭中有不少故事,比如,創立新陣法,選擇義烏農民建立戚家軍。除抗倭外,戚繼光還是明代北方長城的修造者。我們看到的明長城就是經由戚繼光督建。
清代歷史,前中期被開發殆盡,但是晚清卻是富礦。在晚清之中,尚未被電視連續劇開發的是曾國藩。曾國藩是近代最后一位儒臣,也是湘軍的創立者,洋務運動的主要推手。曾國藩對后代影響極大,特別是對蔣介石。曾國藩同代的大臣、皇帝也是市井皆知的歷史人物,比如,李鴻章、恭親王、慈禧、光緒等,曾國藩早在20年前就被歷史界、文學界、思想界關注,創作的基礎條件很好。
清代后期,民國期間,梁啟超是重要人物,他從與康有為一同維新變法,再到學術研究,開啟民智,從清末一直到民國,不但是政治人物,也是學者、傳媒人。無論是歷史地位,還是思想地位,梁啟超都是近年被學界、出版業關注的近代歷史人物。
民國期間,混亂之中梟雄輩出。這一時代有一位軍閥很有故事,他就是馮玉祥。馮玉祥在軍閥混戰的20至30年代,是一位風雲人物,他不斷轉換、背叛,他的將軍們也經常背叛於他。如果說民國軍閥之中,誰最有性格、最有故事、最有起伏,那麼,這個人非馮玉祥莫屬。同時,馮玉祥與張作霖,閻錫山等不同,馮玉祥許多時候是進步將軍,是一個正面的軍閥,特別是后期。所以,馮玉祥也是唯一一位可能被允許搬上熒屏的民國軍閥。
近年,歷史劇最好的機遇在於一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更開放,對人物復雜性、矛盾性的認識上也更包容,這都讓歷史劇,特別是歷史正劇可以更自由、更飽滿地塑造人物。歷史劇的好日子還在后頭。本報記者 戴方 D073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