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曝光了一份蛇年央視春晚歌舞類節目單,雖說節目單尚未得到春晚導演組確認,但S.H.E、王力宏、那英等“星光”上榜還是不免令各自粉絲興奮叫好。然而,全國觀眾都“粉”的本山大叔再度缺席,卻令期待已久的觀眾無比傷感,而傷感的背后又似乎隱藏著一個疑問——“本山時代”或將終結?
龍年春晚,趙本山因身體原因臨陣告退,曾引發全民猜想,其中最靠譜的似乎是趙本山與新科春晚總導演哈文間的矛盾升級。但去年年底,長春劉老根大舞台開業時,哈文連夜飛赴長春又使這一“理由”不攻自破。目前的解釋中,人們最能接受的是趙本山對作品不滿意。的確,要超越《昨天·今天·明天》、《不差錢》等小品,對於一位身體欠佳的老人來說,儼然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人們再度發出“2月9日看什麼”的疑問時,顯然絕大多數人又一次遭遇了龍年春晚前的那回錯愕,“等不到趙本山”令許多人打算告別春晚“餐桌”。從1990年到2011年,僅1994年“中場休息”過一把的趙本山,連續20多年征戰央視春晚舞台,“最受歡迎”實至名歸。然而,從農民出身到成為表演藝術家,趙本山的貢獻又豈止在春晚舞台,他帶動小品這一藝術門類走近觀眾,並扛起東北二人轉的復興大旗。
當“本山時代”走到岔路口,當領軍者選擇僅在“自家”的遼寧衛視獻演,我們不禁要思索:誰有能力創造一個嶄新的時代?效仿趙本山或許容易,但想要超越他,正像趙本山不斷想要超越自我一樣,絕非易事。語言類節目想要再度營造火爆場景,顯然不能單純地“復制”N個趙本山,也不能永遠隻等趙本山。(畢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