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本月話題·傳統節日怎麼過)

馮驥才談傳統節日的情懷:想給小學生編傳統節日的課本

馮驥才
2015年01月16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節日的情懷是不變的(本月話題·傳統節日怎麼過)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些節日中的習俗、游藝、慶典,與大自然的氣候和節律,以及農耕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隨著工商業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與農耕生活逐漸脫節,與大自然也不再那麼親密,很多節日記憶在年輕一代那裡慢慢失落了。比如,端午是屬於夏天的節日,庄稼旺盛生長,人也要激揚自己的精神,賽龍舟這樣的習俗就產生於這種情感需求,那是從田野裡生長出來的情感。現在提到端午,人們就不會自然生發出這樣的情感需求了,與之相關的習俗也就隻會淡化。

  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生活情感和願望的共同表達,許多傳統節日風俗中斷了,我們的年輕人沒有了節日記憶,令人惋惜。更多的情況是,有些習俗消失了,節日喚起的情感卻不會變。比如清明時節,踏青、放風箏、蕩秋千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對先人的懷念和祭奠卻沒有變少。中秋節總想團圓,春節總要辭舊迎新,節日的情懷是不變的。

  比如說即將到來的春節,貼“門神”辟邪,貼“福”字迎祥,寄寓了人們對生活的期望:和諧、富裕、健康、平安。傳統的風俗越來越少,怎麼把節日過好?用更多有活力的形式支撐起民族的生活激情、人們的節日盛情,應舉各方之力全力而為。2007年“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於建議春節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我的提案很快被政府採納,會后不久,國務院頒發文件決定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個傳統節日放假,春節假期前調,除夕給假。這個決定實施了五年,大家春節過得鬆快充分。中國人過年過的是除夕,過年的勁兒都用在除夕夜,今年恢復除夕放假,也是充分尊重了傳統、尊重了民意。政府應為傳統節日“搭台”,讓春運通暢,鼓勵各種春節的活動,比如農村的廟會、城市的年貨市場,支持老百姓過好春節。按照中國的傳統,年貨市場是賣各種應時的過年用品,比如“福”字、蠟燭、紅燈籠、吊錢、年畫等。商家開發更多的年貨,開辟年貨市場,既符合商業的規律,又能為人們帶來節日的愉快。記得多年前逛天津天后宮的年貨市場,我在一個剪紙攤上看到一個小福字,這福字比大拇指指甲大一點兒,過年時將這小福字往電腦上一貼,上著網,年意頓時來了。這種微型的福字先前是沒有的,但人們對它的再創造還是緣自節日的情感,傳承傳統。

  對於節日的情懷傳承,每個人都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別是我們的教育應該突出傳統節日的教育,我甚至都想給小學生編一本傳統節日的課本,讓他們知道這樣過節很好玩、有味道、有我們民族的特點。另外,媒體也可發揮它獨特的優勢,積極營造節日的氛圍,把有新意又有傳統味道的節日信息傳播開來。不過,節日的真正主人還是老百姓。一個節日過得好不好,還是得聽老百姓的心聲。春節是中華大地各民族的節日,過好春節要看到更多人的願望。現在辦春節晚會,太盯著城市人的喜好,又太在意、遷就年輕人的喜好,而不夠關注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村老百姓,這就會使大多數人不滿意。

  (本報記者張珊珊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6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