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家謝比勒因毛主席與中國結緣 喜歡讀"人民日報"
洛特菲·謝比勒(速寫) |
難以忘記初次拜訪洛特菲·謝比勒先生的情景。
我問他是如何與中國結緣的,他的回答讓我意外。“因為毛主席。”他一本正經地說。我微微一愣,這位突尼斯漢學家已經開始列舉毛主席的思想理論,“比如依靠農民革命,三個世界的劃分……”洛特菲如數家珍,“哦還有,中國與世界上別的國家沒有殖民關系,隻有互相的重視和幫助。這也是我最喜歡中國的一點。”
在遠離中國的地中海岸,聽著這些話語從一個白發蒼蒼的外國老人口中蹦出來,發音還帶著點京味兒,令人不禁產生了一種奇異的不真實感。我忍不住莞爾。
“嘿,姑娘你別笑,你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那時候,各個國家的青年對毛主席都崇拜得不得了呢!”他說。
無論如何,正是這些詞匯將洛特菲帶到了中國,決定了他一生要走的路。
那一年,他22歲。
那一年,是1976年。秋天。“文革”剛剛結束,高考尚未恢復,中國的一切正在走向正軌,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有吹進這片土地……洛特菲已經迫不及待地踏上了這塊熱土。他放棄了原來的數學專業,考取了獎學金,進入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
那時候,大學生們的課程設置還比較鬆。他們每天隻上半天的專業課,下午則是選修的“報刊課”,在這門課上讀得最多的就是《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洛特菲上得津津有味。“有時候,課堂上就隻有我們師生二人。我很喜歡讀《人民日報》。”他笑著說。作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留學生,報紙文章具有極強的時代性,是最生動鮮活的語言樣本,對洛特菲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幫助。
4年間,他不僅漢語進步神速,還四處游歷,走過上海、廣州、西安、桂林等多個城市,觀察著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也是在這4年間,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將他所看到的學到的帶回突尼斯,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
1980年,洛特菲大學畢業。那時,突尼斯隻承認法國等有限的幾個國家的學歷,而中國並不在其中。洛特菲隻好離開中國,到漢語研究水平較高的法國深造,並用幾年的時間成功拿到了語言學專業的博士學位。夢想終於有了開花的土壤。他放棄了法國一家公司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國進入突尼斯高等語言學院,一干就是近30年。
那時候,漢語在學院還僅僅只是一門選修課。任課的是兩名華人外教,並且每兩年就會輪換,師資力量薄弱。洛特菲成為第一個本國籍的漢語教師。他的第一步,就是推動漢語成為本科專業。通過社會調研,他向突尼斯教育部提出阿語系的畢業生嚴重過剩,而包括漢語在內的一些語種人才需求又得不到滿足,由此提議設立這些語種的本科專業。經過6年的漫長等待,1998年,教育部終於同意了他的提議,第一屆的21名學生走進了漢語專業的課堂。
這樣還不夠。目標剛一實現,洛特菲馬上又開始打起了中學教育的主意。如果能在高中開設漢語選修課,既可以為漢語專業的畢業生增加就業機會,也可以讓今后進入漢語專業的學生不用從零開始,豈不是一舉兩得?於是,洛特菲又一次開始張羅起來。用他同事的話說,就屬他能“折騰”,似乎每年都能冒出一個新點子。
如今,突尼斯總共有20個中學漢語老師,都是洛特菲的學生。在教育部的要求下,他還編寫了一套中學漢語教材,取名為“龍”。他說,龍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從龍的形態圖案上,他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每周16節課,已經讓年屆花甲的洛特菲感到有點吃不消。而他並不肯有絲毫的鬆懈,還在抽時間寫一本語言學方面的研究專著。“我的妻子都對我不滿意了。”洛特菲帶著歉意地笑道,“因為我把時間和錢都花在了漢語教學上。”當了一輩子大學教授,洛特菲一家至今還在租房住,“如果從這方面來衡量,我算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
在非洲與阿拉伯世界中,突尼斯是最早開設漢語教學的國家,而如今卻遠遠地落在了后面。洛特菲心中默默地焦慮,卻無可奈何。近30年過去了,系裡仍然隻有他一個漢語教師。“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在人們看來,教學工作畢竟太過普通,而他本可以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比如多做點學術研究,或者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樣,到中國工作。但他終究放不下學校的課程。
在洛特菲生重病的那段時間,大家都擔心漢語教學從此就沒有了。然而他似乎比別人更加擔心,大概就是這種擔憂化成的精神力量支持著他挺了過來,熬過據說大多數患者都無法戰勝的疾病,重新出現在講台上。“我隻有一個人,隻能爆發!”洛特菲風趣地說。我還知道一些他所沒說的事,知道在他心裡還藏著兩個遙遠的願景:一個是培養出突尼斯自己的漢語博士,也算是“接班人”﹔另一個是能在突尼斯設立中國研究中心。對這一切,他怎麼舍得因病魔而放棄?
1976年,他們一共有同學7人來中國學漢語,堅持學下來的隻有洛特菲。如今,他的好多學生都到中國工作,他還是隻能默默留在學校裡——由於工作的繁忙和身體原因,他上一次來中國,已經是12年之前的事。
這個可愛而倔強的老人,獨自在象牙塔裡守候著夢想,他大概挺孤單,卻仍然開朗樂觀。
【人物簡介】
洛特菲·謝比勒,1954年生於突尼斯,1976年赴中國留學,1984年獲漢語語言學博士學位,1988年起在突尼斯高等語言學院任教。
謝比勒是突尼斯漢語基礎教學的開拓者,培養了一批相關專業的學者,促進了突尼斯人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接納,躬其一生投入於此,是中突文化交流的使者。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26日 2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