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揭秘鋪子裡的修鞋手藝:補鞋為何要挑黃道吉日?

賴賽飛
2015年04月13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鋪子裡的手藝(遇見)

  一對街頭補鞋的師傅首先被我列入信任者名錄——當看到媒體上出現誠信企業名單以及失信者黑名單時,也在心裡替周圍並無密切關系的人打造了一本信用紀錄小冊子。顯然,這兩個人一直名列前茅。

  坐在他們的面前,知道鞋子會被信得過的手藝補好,同時不加服務費、空調費、保管費,七費八費。

  他們坐在露天裡,手藝一直沒有漲價。用來修修補補的材料很耐用。陽光也沒有漲價的意思,涼風、樹蔭都不論價。其實最要緊的是他們的心思沒有漲價。

  去那裡補鞋,總要挑一個黃道吉日:主要是天氣須晴朗,冬天要風不大,夏天要有風,春秋不論。

  把一雙敝屣托付給他們,有時像交出一個傷痕,也像在交底。驗傷,銼削,找平,選擇合適的修復材料,縫補,粘合,修掉毛刺,最后將鞋子舉到眼面前平視,再放地上俯視,兩番端詳畢,終於確認修復。這一步一步,一點一滴,使我想起祖母縫補衣裳的一針一線,有耐力、細心在裡頭,呈現嚴謹、穩妥的氣象。

  坐在鋪子提供的折疊帆布凳上,更像是旅途中的小憩。腳邊布滿了鞋子,像港灣裡停泊的船隻,來自廣大的水域,素不相識卻將纜繩系於同一碼頭,乖乖地等著帶上船塢修整。我試圖像偵探那樣從一雙雙鞋子的成色推測主人的生活和秉性。撇開經濟因素,來修鞋的都是念舊的人。側翻的鞋子露出它的底,有后跟外側磨損的,那多半有點外八字,性格也外向的吧。內側磨損的,除了內八,應該行事保守謹慎。磨在腳掌的,想象那個行者,必定昂首挺胸,意氣風發。這樣想開去,一雙舊鞋端上來的就不單是裝在其中的腳,還有身材、面孔、心腸、生活、一種人生。

  其間有人從旁經過,扔下一雙破損的鞋子,約定取的時日,匆忙離去。也有附近的退居老人,趁長天好日聚在鋪子旁,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逮著機會,對我的鞋評頭論足一番,顯出心滿意足的樣子。勞動場所無形中也成了休閑處所,動與靜,忙與閑,不僅兩者的存在毫無芥蒂,轉換和過渡也不著痕跡,隻有時光注入這喧鬧中的一角,匯成一掬祥和。

  我當然願意等在這裡,休息日,已經吃飽了飯,才找出舊鞋,琢磨哪裡可下手。還能找不出點破綻?比如把鬆弛的鞋帶剪短,把磨得快要透了的鞋底貼上。

  值得珍惜的時光。看手藝人施展手藝,一點也不亞於看藝術家創作,自信、專注、迷人,歲月靜好這四個字用在這裡,比用在別處還要妥帖些。從來不嫌時間長,可能因為二位的技術太嫻熟了,不一會兒鞋子補好,我已經沒有正當的理由坐下去,盯著他們的手指一刻不停地用著力。若無必要,他們不說話,不抬頭,生活像一條潺潺小溪從指尖流走,將閃閃發光的金屑留給他們。全憑著細水長流、積微成顯。

  我最終付出的錢區區可數,得到的東西顯然不止。除了一雙可以重新起步的鞋,在街頭,還常從他們身上找到溫暖與依戀的感覺,好像是回到一直想象並懷念的地方,這就是街頭烏托邦吧——一對夫妻與他們的補鞋攤形成的最小世界。這個世界裡,人互為支柱,如同穩固的人字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充實。除舊布新,不停滯。看著他們人到中年略顯發福的身子坐在兩條小凳子上,感覺到世界端正、踏實,生活也是它的本來面目。

  這些被信任者,從來不知道帶給別人那麼大的安慰、信心,大概也懶得花時間去想。他們勞作著,生活著,思索著,不卑不亢。相比之下,那些整天把自己當成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人,該有多麼不安——如果對此想得太多的話,別人往往想不到,這一點肯定令人火冒三丈。

  隻有靠近他們,才能忘記虛妄的面孔,面孔之后更多虛妄的想法。有一段時間沒去,開始想念他們。有時候經過巷口,但無鞋可補,轉過頭來瞅一眼。這一眼瞅過,這一整條街,一個城市,有他們坐鎮,看起來仍是沉潛得很,沒有飄浮象。

  當我得益良多,居然從未擔心過他們是否吃虧了。更重要的是從來不用為此付出代價,包括不用征詢他們的意見,也不用有關單位蓋章同意。人生竟有這樣一本萬利的時候。

  或許他們不知道自己已被信任,如同他們是金子,但不知道,也無須知道——如果金子知道自己是金子,比如平凡人的善行被關注,一定是羞澀的,甚至希望隱去閃閃的光芒,沒想過要加工成金首飾。

  修鞋師傅在本城定居已有三十來年,基本上立定生根長成了兩棵枝繁葉茂的行道樹,單就覆蓋率來看已然超越實用,開始成為風景。他倆守在攤位的時長就是這個社會風起雲涌的幾十年,只是看起來時代的洪流竟然沒有波及這毫無防御工事的一角。總有東西不會被沖走,那是人們選擇上的本能,總有人不被裹挾著泥沙俱下,那是他們內心的有力固守。

  多年勞作下來,難免面有風霜色,還有沉積在神情裡長期涵養的定力:淡定或者篤定,我學不來。跟他們聊天,有問必答,但問一答一。慢慢知道除老家外,他們在這裡有房子,有兩個孩子在上學。異鄉的城市街頭,他們的生活之河越向前奔流越寬廣。

  有段時間還是被家門口的一家修鞋鋪吸引,相比之下距離近,有店面,扶手椅,服務員,比較高端。尤其是態度熱切,老板渾身都是嘴,沒見過富貴逼人,倒從她那兒見識熱情逼人,當場雖不至落荒而逃,也是頗費一番口舌,往后近而情怯。不久就發現轉手他人,而后關門大吉,是投資其他虧空厲害,隱身了。其實修修補補這種行業,畢竟做不出更多的花樣文章。世上確有巧宗兒可干,更多的卻是實打實。后來我還知道,當初交到那個修鞋鋪的鞋子,但凡有棘手的,都被告知轉交到高級師傅那裡專門修理。而眼前的兩位就是幕后的高級師傅。修鞋鋪賺的是其中的差價。

  生活是互相需要,同時是互相給予。想到這裡,發覺許多人經常算計的都是這個社會有誰可為我信任,為我所用,而非本身得了誰的信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13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