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路遙及"平凡的世界"的啟示:始終站在普通勞動者一邊

景俊海
2015年04月24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始終站在普通勞動者一邊(文藝新視界)

  ●作家隻要腳踩堅實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能從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源頭活水中汲取營養、積累素材,就能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就能為創造真正屬於時代、屬於人民的藝術精品打好基礎

  ●“像牛一樣地勞動,像土地一樣地奉獻”,對文學創作有了這樣的理解和態度,自然就不會急功近利,也不會滿足於已經達到的高度,更不會陷入復制平庸的泥淖 

  ●文藝批評的最大意義在於通過思想激發藝術創造力,激發創作活力、潛能、創新與競爭力,我們要打磨好文藝批評這把利器,形成良好的批評風氣 

  

  30年前誕生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既寫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國夢”,也是影響了幾代青年的“勵志書”。最近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熱播,引起廣大觀眾的熱議和好評。路遙雖然以平民的視角、朴實的語言、百姓的故事展現了一個平凡的世界,但長銷不衰的發行量和高居榜首的收視率,充分說明了《平凡的世界》並不平凡。它的可貴之處在於把讀者和觀眾帶到了更高的精神世界和更深的心靈世界。在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進的道路上,我們的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需要激勵,需要為夢想而奮斗。《平凡的世界》體現的正是時代的呼喚,人民的心聲。我們要從《平凡的世界》中總結文藝創作規律,深入挖掘文學巨著蘊含的時代精神,進一步推動文藝創作生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優秀文藝作品的產生需要許多條件,但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創作主體必須心中有人民,腳下有生活,筆墨中充滿真情實感,聲韻中高揚時代精神。《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取得藝術上的成功,之所以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作品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期至改革開放初期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塑造了一群真實、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熔鑄了作者路遙長期而深刻的生活體驗和生命體驗。為了真實、生動地反映孫少平的礦工生活,路遙曾深入銅川煤礦,多次和工人一起下到千米井下現場,體驗煤礦工人的生活,搜集和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使自己的藝術觸角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人物生活現場中的所有氣息,使自己的創作與筆下的人物息息相通。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期,人民的創新創造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營養。作家隻要腳踩堅實大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能從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源頭活水中汲取營養、積累素材,就能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就能為創造真正屬於時代、屬於人民的藝術精品打好基礎。

  文藝創作要始終站穩群眾立場。文學創作是一種理性指引下的情感性藝術創造,優秀作家的感情世界必須始終與人民群眾相通相連,他的情感態度乃至價值立場必須始終站在普通勞動者一邊。路遙始終關注著農民:“作為農民的兒子……我對中國農民的命運充滿了焦灼的關切之情。”關注農民的生存和命運,成了他作品最核心的主題。《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鄉村和城市裡的普通勞動者,從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態度始終是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的,尤其是對改革開放后農民的命運進行熱切的觀照。路遙對孫少安、孫少平這樣的普通勞動者,就像描寫自己的親兄弟一樣,既准確地把握住了他們的性格特征,真實地描繪出了他們的命運發展,又對他們傾注了充分的愛和理解。也正因為這樣,作品才具有了特別的藝術感染力。路遙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是深情贊頌的。勞動在《平凡的世界》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不同尋常的意義。《平凡的世界》給文學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文藝創作要始終站在普通勞動者一邊,與人民同呼吸、共奮進,這是一個作家應有的基本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立場。在文藝創作中一定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萬家的憂樂傾注筆端,以朴實無華的藝術語言、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記錄和表現人民群眾實現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偉大實踐,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創作生產出更多更好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文藝創作要面向群眾、面向歷史。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優秀的富有良知的作家基於對人類、國家、民族真誠的愛,會在作品中對人類、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表現出熱切的關注、深情的憂慮,自覺肩負起推進時代發展的崇高的社會責任與神聖的歷史使命。

  路遙最大的特點就是歷史意識很強,能夠感知社會發展方向。路遙認為,作家一要面對讀者,二要面對歷史。他選擇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平凡的世界》,記錄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陝北黃土高原的時代變遷,全景式地展現了當代中國的城鄉社會生活。因為他堅信扎根人民群眾的現實主義在中國不會過時,“在現有的歷史范疇和以后相當長的時代裡”仍會有“蓬勃的生命力”。他的創作“直接面對讀者”,因為“讀者永遠是真正的上帝”。“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他的作品所表現的對普通民眾的關切和對社會發展、對民族前途命運的責任感、使命感,具有積極的文化品質,具有恆久的打動人心的力量和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路遙的座右銘是“像牛一樣地勞動,像土地一樣地奉獻”,這也是他的文學精神。對文學創作有了這樣的理解和態度,自然就不會急功近利,也不會滿足於已經達到的高度,更不會陷入復制平庸的泥淖。路遙是一個不斷追尋超越的作家,超越凡庸,超越自我,甚至要超越一個時代文學的高度。路遙用自己的作品,記錄社會發展的進程,寫出了時代的主流精神,弘揚了向上向善的力量。正因如此,《平凡的世界》才能煥發出異常強大的生命力。直到今天,我們還從中汲取正能量。我們文藝工作者應當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夯實全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平凡的世界》和批評的關系對今天的文藝評論也有啟發。《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文學界和批評界的評價不是很高,好在路遙聽取了很多意見,沒有氣餒,而是決心繼續為讀者寫作,以極大的藝術自信心向著既定的目標前行,相繼完成了第二部、第三部的創作。文藝批評的最大意義在於通過思想激發藝術創造力,激發創作活力、潛能、創新與競爭力。我們要打磨好文藝批評這把利器,堅持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形成良好的批評風氣,幫助廣大創作者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價值導向。文藝評論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激揚文字,積極有為,為學術爭鳴、思想碰撞搭建平台,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明辨是非,激濁揚清,推動文藝創作健康有序良性發展,為文藝繁榮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為陝西省委宣傳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4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