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排片少、票房低,藝術電影與觀眾“見面難”

微觀電影產業:院線排片到底誰說了算?

本報記者  劉  陽
2015年05月18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隨著這些年來的迅猛發展,電影產業儼然已成為文化消費最熱的選項之一。而除了藝術創作,院線排片、商業營銷、后期制作等都是這個產業鏈條上無可替代的環節,任何一環發育不良,都會直接影響整個電影產業的健康。為此,本版今起推出“微觀電影產業”系列報道,聚焦隱於銀幕之后的產業鏈,通過觀測細微處的發展,來探討大產業的未來。

  ——編 者 

  

  近期,繁榮的中國電影市場依舊看點不斷——《闖入者》《念念》的同期上檔,《復仇者聯盟2》等好萊塢進口大片的強勢登陸,在業界看來是一場藝術片與商業片的對決。令人關注的是,在《復仇者聯盟2》首日排片率高於64%、橫掃2.24億元票房的同時,導演王小帥卻在為《闖入者》首日隻有1.5%的低排片率東奔西走。院線排片,究竟誰說了算?如何看待排片對發展藝術電影的影響?

  院線排片由市場決定,藝術片排片少是全球普遍現象

  4月30日,在不少海外電影節獲得好評的電影《闖入者》在全國上映,有提前看過影片的專業影評人認為,這是王小帥最好的一部電影。然而,連王小帥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闖入者》上映當天,全國院線隻給了它1.5%的排片率,且排片多在早上11點之前和晚上10點之后。最終,影片首日票房僅45萬元。

  翻看同日的影片成績單:《何以笙簫默》獲31.64%的排片率、首日票房6270萬元﹔《左耳》排片率15.31%,單日票房2102萬元﹔《速度與激情7》排片率14.8%,當日票房3070萬元。這樣一比,《闖入者》的處境著實有些尷尬。無獨有偶,4月30日上映的《念念》,也隻獲得了2.28%的排片率,首日票房僅143萬元。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規模的擴大,高票房國產影片的數量越來越多,國產影片的單片票房紀錄不斷被刷新。但正如《闖入者》《念念》所呈現的情況一樣,不少風格明顯的藝術片,在市場上仍然難以立足。2014年獲台灣金馬獎的《推拿》,上映5天票房不足300萬元﹔獲多個重要電影獎項的《黃金時代》,最終票房不過5000萬元上下……質量高、口碑高的藝術片,緣何排片率低、票房低?

  “影院排片從來都是由市場決定的,這是全球電影產業和市場發展的基本原則。”時代今典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說,“還是那句老話,電影票房是觀眾用腳投出來的,市場終究得尊重觀眾的選擇。”

  事實上,在以藝術電影著稱的歐洲,藝術電影的市場表現也並不搶眼。根據2014年戛納Marche Du Film(電影市場)發布的報告,在榮獲戛納金棕櫚大獎的藝術片裡,除了《生命之樹》的觀眾人次達360萬,其余影片都沒能超過250萬觀眾。

  支撐小眾的藝術片,需要足夠大的市場規模,無法一蹴而就

  雖然票房不高,“但並不意味著藝術電影對中國電影的發展不重要。相反,隻有這些電影與商業電影的共同發展,才能促進國產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的多元化。”凡影調研創始合伙人王義之說。

  其實,“雙高雙低”並非是所有藝術電影的宿命。今年,藝術氣息濃厚的《狼圖騰》在大年初一上映,排片率位於同期上映影片第五。此后,《狼圖騰》憑借優秀的口碑,排片率每日遞增:初二10.38%,初三11.18%,初四12.38%,初五13.65%,初六14.80%,最終一路“逆襲”攀升到票房榜第三名。而2014年3月,獲第六十四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白日焰火》也一舉獲得近1.03億元的票房,刷新了藝術片在國內電影市場的票房紀錄。

  “無論商業電影還是我們說的藝術電影,要在市場上獲得好的反饋,需要在營銷方式、檔期選擇等多方面協同用力。”吳鶴滬舉例說,《白日焰火》在淡季3月上映,就避開了與商業影片的競爭,獲金熊獎的消息也成了上映前很好的營銷點,“這些市場操作經驗,都值得其他藝術電影學習。”萬達影業項目開發中心副總經理陳洪偉則認為,“支撐藝術電影的分眾市場要在足夠大的市場規模下才能形成,中國市場規模顯然沒有達到相應水平。”

  說到底,看不看藝術片,最終也是觀眾說了算。業內專家分析,由於觀眾的審美需求與社會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中國城鎮化迅速推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有成為藝術電影分眾市場的可能,但觀眾審美趣味的變化,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市場擴容,消費習慣逐漸形成,國產電影的文化話語權有待提升

  排片少、票房低,是否不利於藝術片發展?會不會給國產電影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電影市場的發展一定是循序漸進的,全球最大的好萊塢市場,也不是一口就吃成了胖子。”王義之說。

  截至目前,我國已擁有銀幕總數逾2.7萬塊,而2003年中國電影產業改革啟動之初,全國銀幕總數僅為1700多塊。在硬件建設帶來的市場擴容下,去年中國電影票房已達296億元,接近北美電影市場的47%,這與2003年全國10億元票房、僅佔美國1%的情況已有天壤之別。

  此外,易觀智庫和1905電影網日前合作推出的《中國電影觀眾觀影行為調研報告2014—2015》顯示,從觀影頻率來看,中國觀眾中每年觀看5至15部電影的觀影人群佔比最高,也就是說,觀眾月均看一部電影趨向常態化,這也與產業化改革初期人均觀影次數趨近於零的情況截然不同。

  王義之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大,正是培養電影觀眾消費行為的過程。“中國電影在10余年間,觀眾從不習慣看電影,到逐漸形成到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這本身就是個飛躍。”

  業內人士指出,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商業片從來都是全球電影市場的主角,個人風格化的藝術電影大多隻在更小的分眾市場中生存。今年4月底,美國迪士尼單方面提出,要提高其旗下影片在德國市場的分賬比例。而利潤分配調整的背后,正是市場議價權和文化話語權的博弈。

  “要知道,好萊塢全球市場份額已達85%,而在中國的份額目前維持在40%左右。我們要提升市場議價權、進而提升文化話語權的關鍵,就在於不斷擴大市場規模的同時,讓國產電影更好地被觀眾接受。”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18日 14 版)

(責編:易瀟、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