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關仁山對於塔和路的暢想:大路在喧囂中睡去

關仁山
2015年05月20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西安有太多我不知道的東西,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這種氣息潮水般向我涌來。我試圖與那種神秘的氣息溝通,融合。可是,我的心像一朵飄忽的雲。

  天真有時釋放愛美的靈魂,老者的“木訥”,卻能給我們帶來靈感,而時尚的風過於飄渺,讓人難以捕捉。生活是累心的,需要我們認真發掘生活之美。我們要善於採擷,善於與美對話,善於在歷史的風景中找到新的風景。

  西安有怎樣一種美呢?

  我的感受是古朴、端庄和開放之美。是的,有著十三朝歷史的古都,又以唐朝為最盛。周代的幽邃、漢代的強盛、唐代的盛世輝煌,其中隱藏著多少故事啊!那是夢幻般的意境,頗為賞心悅目。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好像從夢中醒來,看西安的建筑,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之間總會有唐朝時代的建筑模式:紅牆,黑瓦,雕花的窗戶,給人不一樣的賞心悅目感受。我似乎已成了西安的一分子了。

  殘敗的城牆,給我們非常深刻的哀傷之感,還有現代人蒼涼淒厲的追念。它笑看朝代的風雲聚散,讓我們與歷史相識,給我們留下謎語,留下疑問,也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考。我生命的一部分,已經悄悄潛入西安的骨血,靈魂突然地飛起,超越了高大灰黑的城牆,並在飛翔中體味古城的獨特味道。

  這裡的風景朴拙而深奧,極有韻味,極為獨特。西安人常常不無自豪地說:我們是長安人。長安人愛塔。

  小雁塔,陝西絲路申遺遺址。塔和路就有了淵源。

  這裡意象通明,透出一種溫柔淡定的平靜。我們的手抓不住歲月,歲月像飄零的雲朵溜走,可這小雁塔卻存貯了文化的記憶。小雁塔是唐代佛塔,塔形秀麗挺拔,被認為是精美的佛教建筑藝術遺產。下午時分來到小雁塔,這時的陽光從塔頂退了下去。秋天的和風吹著白雲。周圍環境優美,有裊裊的香氣環繞,有多彩的蝴蝶飛舞。蝴蝶從花叢中飛起,把夢留在最深最醇的芳香裡。這塔純粹的藝術格調,引發我們無窮的想象。讓人覺著奧妙無窮,意味深長,別有風韻。

  過去,我常常聽說到大雁塔。小雁塔與大雁塔都是唐代長安城保留至今的標志性建筑。小雁塔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得名。它是密檐式方形磚構建筑,初建時為十五層,塔身每層疊澀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門﹔塔身從下往上逐層內收,形成秀麗舒暢的外輪廓線﹔塔的門框用青石砌成,門楣上用線刻法雕刻出供養天人圖和蔓草花紋的圖案,雕刻精美。塔的內部為空筒式結構,設有木構式的樓層,有木梯盤旋而上可達塔頂。

  愛花的人,都是熱愛生活的人﹔愛塔的人,都是熱愛歷史的人。生命並不寬裕,愛和恨都難以完成。生活與歷史接通靠什麼?靠通天大路啊!塔和路代表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大道。輕輕地走過去,就會別有洞天。這樣的古塔是活的,是有靈魂的,我們仿佛看見小雁塔活過的痕跡,判斷出它的內在情感。其經歷像銀幕,上演了古往今來的波瀾和傳奇。

  一切盡收眼底,又感覺什麼也沒有,遠古的氣息追隨著我,讓我有靜悄悄的孤寂。我多想把自己變成一座塔啊!

  沒有冷硬的姿態,隻有溫暖的瞬間。

  那是無限陶醉的神情。我曾痴痴地想,要是讓我穿越回到那個時代會做何感想?

  塔總讓我想到路。

  絲綢之路的前方好像有價值連城的寶藏,但是,這寶藏的獲得需要艱辛的跋涉,有時還要付出貴重千倍的生命。在漫長的歲月裡,無數孤寂的夜晚品嘗愁緒。於是,便有了人在途中的思考。途中面臨生死考驗的時候,繼續前行還是后退求生?這種思考是短暫的,也是長久的,這樣的生死抉擇是對人勇氣和決斷的極大考驗。我不知道世上還有什麼考驗比它更嚴峻。那是人類精神的超越。

  那不是歸人,是匆匆過客。

  隻有到了西安,歷史中的一切盡收眼底。深入到歷史深處,飄蕩著歲月的風情。兩千一百多年前,張騫“鑿空”西域。“絲綢之路”,這條大路上太陽升起,好像世界被重新分娩了一次。

  歷史故事,意象通明。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咸陽、寶雞,向西通過甘肅境內的河西走廊,過敦煌,出玉門關和陽關進入新疆,沿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北緣和南緣,分兩路匯合於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西亞,直達地中海東岸。

  我們可以想象,當年是怎樣的盛景啊!

  其間,絲綢之路商旅長年不斷,從西域傳來的物產有核桃、胡麻、無花果、葡萄、安石榴、黃瓜、大蔥、菠菜、大蒜、胡蘿卜、番紅花、胡荽、苜蓿、琉璃、毛皮、寶石、藥劑等。“天馬”與胡樂也先后傳入中國。中國的漆器、竹器、銅鏡、陶器、絲綢、冶鐵、茶葉、生姜、大黃、肉桂、土茯苓也傳入西方。一生致力譯傳佛經的僧人鳩摩羅什也經絲綢之路到長安,如今有舍利塔在草堂寺。宗教傳播愛,愛塔的人,愛他的人,愛得真而深,真了,深了,便會體味到獨特。我願懷了熾烈的愛去欣賞他和塔。所以,我希望自己有一顆琴心。

  燈光、明月和繁星散發著暈光,夜來無眠,我的心像飄忽的光。在今天的物質生活中,當我與庸俗的日子絕望拉鋸的時候,必然的創傷如期而至,此時,我就格外崇敬歷史上那些偉大的使者,他們的心靈漂浮在路上,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都依然前行,這是絲綢之路最大的秘密。大路以它無與倫比的壯闊,告訴人們永不凋謝的秘訣。大路依舊放聲歌唱,我知道它終會帶我們去遠方。

  歷史的珍藏會在漫長的歲月裡發酵,香飄萬裡。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世界向西安人敞開博大的胸懷,擁抱那些勇敢者。以西安為起點,歷史的記憶,思想的浪花,就這樣在古城網織著一個立體的形象。

  大路為生命而歌唱,不離不棄,鞠躬盡瘁,至死不渝。我想著,大路有多少種顏色呢?土黃色?雜色?說得清,也說不清。

  路是自由的,風是自由的,路隨風動。 我們渴望知道,又不願相信,那無法預見的命運。在傍晚的微光裡,看上去像一個夢。聽說有一些孩子,站在西安小雁塔頂遙望大路,一遍遍遙望,我猜想著孩子們的真實感受。他們是西安人,還是另外地方來的游客的孩子?他們是激勵自己,還是別有雄心?

  大路在喧囂中睡去了,人在疲憊中成熟了,成為自信從容、旁若無人的精神巨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逝去的方向,文化和精神的痕跡是清晰的,隱藏在充滿傳奇的大路上,也掩藏在美麗的小雁塔。

  西安古城啊,威嚴中透著溫情,魅力無窮。

  今天,從表面看,西安好像沒有新故事了,其實,我們面臨重重困擾而不絕望,正因為我們在西安找到了世界和諧的人文精神。我回想所有落在古塔上的陽光。這種罕見的純粹性,才使這一文物有某種無從想象的豐富和華貴。這塔讓人想到了一種奇跡。看不到借鑒,也看不到模仿。我好好端詳著古塔,讓人能永遠不忘記。人不要把高尚隱藏,生命需要自然的芬芳。塔和路活脫脫有了生命,會終生難忘。這讓我們憧憬,我將那美麗的憧憬持續了一段時間。一些美好的記憶仿佛帶我回到春天的路上行走。

  我們似乎聽見了歌聲,幾句簡單的秦腔,打開了我們的心扉,讓我翹首遙望。

  人與人是有緣分的,人和路也是。塔和路是有夢想的,沒有夢想他們怎能擁有走向世界堪稱悲壯的旅程?又怎能有力量把世界緊緊擁在彼此懷中?塔和路與人相似,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不斷尋找意義。可以想見,當年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景,繁華中有樂趣,樂趣與艱辛交織在一起,便構成人生精彩的故事。

  開啟新絲綢之路,這是何等壯闊的選擇?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無限的選擇,我們繃緊的神經經歷了一次峰回路轉的驚喜。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們再延伸一步,路走得久了,走的人多了,便成為輝煌大道。浩浩蕩蕩的大路啊,沸騰,擁擠,不是一個思索的好地方,思索需要寂靜。但是,它能激發我們內心的波濤翻滾,思索會是長久的,深刻的,寬廣的。恰如劉勰《文心雕龍》裡說:“文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其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乘機無怯。”這裡的思想與剛剛開啟的新絲綢之路多麼吻合!巨大的成功之前,都有過懷疑和絕望,我想,那之后一定是有的放矢,煥發出驚人的爆發力,有著歷史的必然和輝煌的功績。

  那是一束光,照亮了人心。將記憶自拔於困頓的泥沼,將光明播撒於每一寸光陰。心裡的,夢裡的,存在的,飄渺的,該留下的總會留下,該走的已經化為塵埃永遠消失了。但是,小雁塔的故事曾經闖入我的夢鄉。小雁塔和西安一樣是有靈魂的,遠方的人啊,願你在萬水千山之外都能聽到這裡清越的心音。日、月、星、辰,在它的名字裡,展示著各自的光芒,共同照亮了民族復興的征程。

  前方亮起閃電,路途似乎還很遙遠。我們共同的希望,在不遠處閃著光。是啊,新的絲綢之路開啟了,那是人類不屈的生命通道,我終於知道遙遠的古絲綢之路等待的是什麼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0日 24 版)

(責編:易瀟、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