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馮雙白談文藝評獎:沒有公信力的評獎毫無意義

馮雙白
2015年05月21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評獎最需要公信力(金台論道·文藝評獎系列談⑥)

  何謂公信力?公信力是社會公共生活中,公共權力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條件下處理多種事物所表現出的一種公平、正義的力量,也是一種公共責任,代表著公權力行使職責時的高效力。

  近年來,評獎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屢禁不止,正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社會現象。深挖評獎不公的背后,確實存在著權錢交易、人情交易、相關利益集團交換等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以權謀私的結果。

  評獎機構,原本代表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舉辦評比,但是當復雜的社會各種利益轉化為評獎的主要“潛規則”時,這種機構舉辦評獎的公正性也就受到極大損害。那些自立名目、巧借大旗、以評獎為名打撈私利而評獎之后作鳥獸散的假性機構,更加重了評獎領域的災難。

  如何堅守文藝評獎的公信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而用一套科學的制度保障評獎公平,用嚴謹的評獎機制在評獎過程中反腐,是我體會最深的一點。

  我參與多年的中國舞蹈“荷花獎”,在近20年間為了達到公開、公平、公正的目的,多次完善評獎機制,其間的質疑、修改、再質疑、再修改,就令組委會花費了大量精力,而這種花費是值得的,因為沒有公信力的評獎毫無意義,只是一種會演而已。

  根據我的體會,我以為,完善機制,包括評審工作結構及職責的嚴格規定,評委庫制度的嚴謹設置,獎項設立、評選標准與評選辦法的公開透明,都要堅持不懈,在評審結構和評選辦法等主要環節還要不斷創新。

  如果評獎的形式是比賽,公開打分和亮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評審結構設置上,組委會應該下設各自獨立的監審組和評審團,評審團的工作應該由監審組嚴格監督,還要在現場接受監審隨時質疑,監審組甚至可以公布現場觀眾用紙條提出的評分質疑,並點名讓有關評委起立回答觀眾問題,以防備有人向評委請托。而且,評審團總人數應該超過每場比賽亮分的評委數,每場比賽哪一位評委上場亮分,在比賽開始前由評審組通過隨機抽簽決定,以保証上場評委名單的保密性和隨機性,大大加重評獎腐敗的成本,有效防止賽前不正當行為的發生。

  評委採用“雙重回避制度”也是公正評獎的一種有效措施,即參評單位回避參加評獎,自己參評者回避出任評委,甚至可以將回避制度擴大到省區,從而保証評獎的公平。

  回顧評獎的歷史,我認為,隻有堅持公信力的培育,才可能推出深受中外觀眾喜愛的好作品,才可以讓一批優秀藝術家問世。隻有採用最嚴格的、科學的評獎機制,才能盡最大努力保証比賽的公平和公正,保証評獎的權威性、公信力,保護評獎的品牌。而且,任何評獎制度還應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發展,不斷自我審視、改革、創新,從而保証評獎始終持有旺盛的生命力。

  以社會公信力為基點,站在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的立場上,不斷創新機制,堅決杜絕以權謀私,應該說,是文藝評獎的長期任務,任重而道遠。

  (作者為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1日 19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