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華萊塢聚集180多家制作公司,完成《環太平洋》等200多部影視劇制作

"電影魔術師"如何點石成金 探秘"華萊塢"后期制作基地

本報記者  王偉健
2015年05月22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后期制作,點石成金(微觀電影產業)

  作為科技含量最高的環節,后期制作在電影產業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甚至成為許多大片制作中的重頭戲。由於其“點石成金”的神奇表現,后期制作又被稱為“魔術師的工作”,也成為中國電影產業新的發力點。

  在這一領域,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進行了許多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后期制作在中國電影產業中的發展如何,有何進步,有何不足?日前,記者走進這家又被稱為華萊塢的后期制作基地,一探究竟。 

  ——編 者

  

  一顆導彈飛來,大廈瞬間火光沖天﹔英雄縱身躍起,穿越在摩天大樓之間﹔驚濤駭浪間,小船瞬間沖上浪尖,瞬間又跌入谷底……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影鏡頭,並非實景拍攝所得,而是依靠后期制作完成。

  電影拍攝完成后,就進入后期制作階段,主要工作包括鏡頭剪輯、畫面調色、特效制作、音樂制作和聲音合成等。后期制作是影視產業科技含量最高的環節,會佔用大量資金,又被稱為是“魔術師的工作”。主攻這一方向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

  “獲第八十六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的電影《獨行俠》《環太平洋》,就是在這裡進行后期制作的。”華萊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娟介紹,2014年,園區實現利稅4000萬元,2015年一季度已實現利稅5000余萬元。

  “這是電影魔術師點石成金的效果。”施娟說。

  良好勢頭

  園區2015年一季度實現利稅已超過2014年全年

  太湖之濱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裡,觀眾很喜歡去參觀一間小綠屋:三面牆壁和地面都蓋著綠布,中間擺著一條鋪著綠布的板凳。隻要坐在板凳上,面前屏幕上就能顯示出電影《阿凡達》中的場景:坐在一條飛龍的背上,在高山流水間穿梭遨游。

  “這些就是經過綠幕摳像、數字合成等電影后期制作產生的效果。”施娟介紹。

  產業園又稱為華萊塢,無錫市濱湖區宣傳部副部長蔣錦介紹說,產業園總規劃面積約6平方公裡,目前,佔地約500畝的核心區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這片曾經的鋼鐵廠房,如今已吸引了180多家電影制作公司入住。

  在規劃沙盤上,記者看到,5排由廠房改造的工作室,已經擠滿了電影制作公司,英倫華夏、倍飛視、摩科等都已在此“安家”。“這些都是在國際數字電影制作界赫赫有名的公司。”施娟說,比如,英倫華夏是英國E3D公司在國內的公司,曾為《哈利·波特》《007》等電影制作過特效。

  在倍飛視公司的辦公室裡,工作人員正坐在碩大的電腦顯示器面前,為某影片制作特效。“我們剛來華萊塢時,隻有15人,隻用了一年時間,公司就超過了100人。”倍飛視公司全球副總裁謝寧介紹說,倍飛視公司入園2年以來,已完成《獨行俠》《環太平洋》等30多部影視劇的后期制作。

  “我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特效制作階段,我們提供的服務涉及特效制作的各個環節,比如視效預覽、場景延伸、生物角色、流體及動力學特效等”。謝寧舉例說,在《環太平洋》這部電影中,他們完成了近400個特效鏡頭,涉及的制作流程包括動畫、特效、燈光、合成等,這打破了國內特效公司隻能提供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基礎視效服務的觀念。

  目前,華萊塢累計完成影視項目拍攝制作200多部。2015年,已有《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星球大戰7》《飢餓游戲4》等50多部國內外大片在園區進行拍攝和后期制作。施娟介紹,園區2015年一季度實現利稅5000余萬元,已超過2014年全年。

  廣闊前景

  數字電影制作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出神入化的影視特效鏡頭,讓觀影的消費者充分感受了視覺藝術的無窮魅力。正是看到了后期制作的“魔力”,無錫市濱湖區委書記袁飛表示,“我們深入考察了美國、歐洲等地的電影基地和制作公司,研究分析了國內懷柔、橫店等地影視產業發展模式之后,將數字電影產業作為這個電影園區的主攻方向。”不以外景拍攝為主,而是以數字電影拍攝為龍頭,以后期制作為基礎的數字電影產業基地,這是施娟給華萊塢的定位。

  目前,整個園區影視后期制作產業鏈基本形成,一批前期影業公司、影視基金及名人工作室也相繼落戶,一個數字影視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施娟說,華萊塢的目標是通過3—5年的發展,引進影視及其衍生產業企業500家,集聚影視人才3萬—5萬人,實現影視及其相關產業年產值200億元。“也許,不久的將來,‘Wuxi Studio’(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的英文簡稱)這個標志,會不停地閃耀在世界各地的影視大屏幕上。”施娟憧憬著。

  華萊塢的成長過程是近些年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的縮影。目前,施娟正在與來自美國的電影公司談合作事項。談起數字電影制作,一位美方代表表示,“這是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發展促進委員會名譽主席、曾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院長的甘尼斯也認為,在數字電影制作方面,美國處於領先地位,其他國家也出現一些新的制作中心,比如倫敦、溫哥華和巴黎,“中國在未來有著廣闊的前景。”

  發展瓶頸

  硬件差別不大,但研發、人才與創意設計等差距明顯

  上海開聖影視公司曾參與制作《寒戰》《京城81號》等電影,公司視效導演鄭文政認為,國內的影視后期制作進步良多,但與好萊塢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國內公司能做出諸如科幻大片《2012》那樣的特效嗎?北京天工異彩影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常鬆思索片刻后回答:“如果能給我們充足的時間,兩年時間說不定真的可以做出來,但如果隻有一年的話,就不行了。”

  天工異彩公司在國內電影后期制作行業實力雄厚,參與制作了《唐山大地震》《龍門飛甲》等電影。但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對於一些特效要求高的電影,也有點力不從心,后期制作是人才、設備、時間、資金的綜合體,要靠項目和人才累積。

  謝寧認為,我國影視后期行業與國外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就像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與三四十歲的成年人的差別”。“雖然在發展程度上存在差別,但是國內影視后期制作行業進步很快。並且作為行業發展方向主體的電影和游戲的融合以及影視雲平台的建立,國內都有所涉及。”謝寧認為,從技術流程方面,國內影視后期特效行業已經和好萊塢差別不大,但在人才培養方面,尤其是研發、創新上的缺乏,才是國內與好萊塢真正的差距。

  常鬆也認為,制約國內影視后期特效產業發展的因素中,國內后期特效也許在硬件上與好萊塢差別不大,但是后期制作的軟件開發、創意設計,都與國外差距相當大,國內這一行業的發展一是缺乏經驗,二是缺乏管理,所以中國影視后期特效產業要追趕好萊塢任重道遠。

  甘尼斯也認為,后期制作作為影視產業科技含量最高的環節,目前中國在這方面仍缺乏產業合力,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缺少孵化和培育。

  中國電影市場的飛速發展,令一些影視后期從業人員心態也逐漸浮夸起來,不滿足於隻從事簡單的基礎工作。“比如動態遮罩,很多人會認為這個工作太簡單,是臟活累活的代名詞,但實際上要想把動態遮罩做好很不容易。”謝寧認為,這種心態讓人憂。

  謝寧說,韓國政府對電影后期制作產業有一定的扶持政策,這一經驗或許值得借鑒。“現在很多國內的導演喜歡把后期制作放到韓國去做,就是看中韓國公司的人才和經驗,制作價格又與國內接近,性價比高。”謝寧說,關於這一點,需要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22日 15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