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80"后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生命是藝術的一部分

張正貴
2015年06月04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杜近芳:生命是藝術的一部分(速寫)

 

  “注意情緒的准確性,白素貞對許仙是怨大於恨。”“劍耍得不對,轉身還要接一個鷂子翻身,來,我來。”隻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手握單劍、踏步立腰,好一陣劍花翻飛,隻道是風雨不透,更像是人劍合一……這位老人就是國家京劇院藝術風格的奠基者之一、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今年,已82歲的杜近芳,擔任了京劇《白蛇傳》的藝術指導、總導演和唱腔整理。在近半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每天都能在劇院的排練廳見到杜近芳的身影。她全神貫注地連說帶講,為學生啟發示范,每次一呆就在3個小時以上。很少有人知道,杜近芳是抱病在頑強堅持,腳腫得需要穿上特制的大號布鞋。

  杜近芳的“拼”在京劇界是出了名的。笑稱自己是“80”后的杜近芳在今年1月6日新收了兩名“90”后的弟子付佳、劉琪。收徒之后,杜近芳就決定向付佳傳授《白蛇傳》,並於5月份進行匯報演出。今年年初,學生給老師打電話辭行,說回家過年,初七就回來。沒想到,杜近芳卻說:“你還有時間過年?甭回去了,從明兒起住家來,我們一塊學習《白蛇傳》。”對徒弟如此嚴厲,對自己更是嚴格。每逢節假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應酬,她會在門上貼條,並插上兩個紅包,上寫“家中無人,來人留言,若有紅白喜事請自取”。創作京劇《謝瑤環》時,為了深入分析劇本,她把自己關在房裡,將劇本一頁一頁地拆開圍著牆壁貼了八圈。排現代京劇《白毛女》時,杜近芳和演員們吃饅頭、喝白開水,排累了就地臥倒休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5月3日,《白蛇傳》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整個晚上,杜近芳在后台、側幕整整指導監督近4個小時。她說:“看現場演出,我比學生還緊張,聽到觀眾叫好,我比學生還高興。”

  每當有人問她為什麼對京劇藝術如此執著地追求探索,杜近芳總會談起70年前老北京的一個四合院中的對話。一位老人問小姑娘:“你是想當好角啊?還是想成好角啊?”小姑娘眨巴著一雙透亮的大眼睛,笑呵呵地說:“當然是成好角嘍。”“哦,你倒說說看,為什麼想成好角啊?”小姑娘認真地說:“師父,當好角是自個兒把自個兒當角,成好角是大家伙都認可你。我要別人都承認我是好角。”聽完這話,老人不住地點頭:“嗯,看來你以后能成角!”……這是發生在1945年的北京大馬神廟的真實一幕。老人是在京劇界有“通天教主”之稱的王瑤卿先生,而小姑娘就是杜近芳。少小立志、學藝在恆,一顆強烈的為京劇而搏動的心催促著她不斷攀援藝術的山峰。

  杜近芳的幸運不僅是能向王瑤卿學藝,1949年,16歲的她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為師。而后,又受到各路名家的提點,田漢、歐陽予倩給她寫劇本,葉盛蘭、李少春、袁世海和她長期合作,郭沫若、老舍、曹禺與她談文論藝,亦師亦友。在長達70年的藝術生涯中,杜近芳除整理上演了許多傳統戲以外,還創演了《白蛇傳》《柳蔭記》《謝瑤環》《桃花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幾十出新編歷史京劇和現代戲,塑造了大量鮮活生動、感人至深的舞台藝術形象,為國家京劇院的藝術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她古典美與女性美結合的藝術氣質,大大提升和拓展了京劇旦行的表現力與藝術內涵,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與風格,使京劇旦行表演步入了新的藝術境界。

  杜近芳曾多次作為中國藝術團的主演代表祖國出訪歐洲、美洲、亞洲,到訪過幾十個國家,為推動中國京劇藝術走向世界,為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

  談起對青年京劇人的期望,杜近芳希望他們“神要守舍,魂要附體”,對藝術、對事業不敷衍,要適應時代,創作新作品,爭取年輕的觀眾。杜近芳對自己有一個“四世論”的總結:生於亂世、長於治世、成於盛世、流傳后世。她總是充滿感恩地說,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讓我以文藝服務群眾,讓我在抗美援朝戰爭最激烈的時候跨過鴨綠江慰問最可愛的人,讓我完成從一個普通演員到人民藝術家的變化,隻要還有一口氣,我就不會放棄對京劇的追求!

  如今,本該頤養天年的杜近芳比年輕人還忙,她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白蛇傳》圓滿復排后,她的主要精力放在自敘體回憶錄的口述整理上,總結她走過的藝術人生,為后人留下藝術經驗﹔她還計劃分別為兩個學生傳授並排演《柳蔭記》和《謝瑤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生命是藝術的一部分”“沒有藝術,生命就沒有意義”,她的話也許能准確地描述京劇藝術中和人們心目中的杜近芳。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4日 19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