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作為春花的杜鵑:無比浩大張揚卻又不失清麗嬌雅

漆宇勤
2015年06月08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作為春花的杜鵑(九州風物)

  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香,盡管我們不一定感知。但是不管我們是否聞到,那山野的花朵都在用自己獨有的芬芳氤氳著這春天之美。

  映山紅正是這樣。

  這種學名杜鵑的山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因為其顏色而被人為地附加上了關於堅貞等等的寓意色彩,至於它作為花朵本身的嬌美,反倒被人有意無意地淡忘了。

  事實上,杜鵑花並不僅僅隻有紅色一種。如果你到四月的春天深處看看,就可以發現,那柔婉的紫色、嬌媚的粉色、無瑕的白色,都可能成為杜鵑的衣裙,絢麗在清晨的山野。如果你願意,當然也可以將那滿山的杜鵑稱呼為映山粉、映山紫、映山白。

  然而,似乎其他所有稱呼都會顯得別扭,隻有“映山紅”才貼切地表達了這山野之花的恣意、奔放、熱烈,仿佛整片山都是它的舞台。一簇簇,一叢叢,綻放成燃燒著的火焰與紅霞,你無法不為它所震撼。

  有的植物饋贈人類以果實,有的植物饋贈人類以芬芳,而杜鵑饋贈人類以色彩的盛宴!一小片映山紅仿佛就可以點燃整座山谷的草木,點燃春雨霏霏裡最壯烈的火焰。

  在最偏僻、最貧瘠、最荒蕪的山頭,杜鵑花都在盤桓,隨時等候一陣春風的召喚,舉起他們的火炬,向春天致敬,向山野裡最原始的草木致敬。在此之前,整個冬天杜鵑都在雜草灌木中隱匿身形,矮小叢生的身軀讓你並不容易注意到它們。但是一到春天,突然,你就會發現滿山的綠色中爆出了大團大團的艷麗紅雲。

  而杜鵑,其實也並不都是像我們常見的高山杜鵑那麼矮小叢生,在深山裡你會發現,長成兩三米高的杜鵑樹非常普遍。1919年,雲南甚至發現了巨人般的大樹杜鵑,它身高二十五米,胸徑八十七厘米。一個英國人對此非常驚訝,當即想辦法將這棵樹齡高達兩百八十年的“杜鵑巨人”砍倒,將樹干鋸成了一個類似現在廚房裡鐵木砧板的圓盤狀木材標本帶回國,陳列在大英博物館裡展出,一時轟動世界。

  上好的杜鵑,大都隻成片生長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以上,以此躲避人群的喧囂,要親近它們,你必須付出體力與毅力的代價。當然,在少人打擾的懸崖邊、山腳下,你也可以發現成叢成簇的杜鵑在迎風燦爛。甚至,在城市的花圃、綠化帶上,你也可以發現被人工繁育改良后四季裡凌亂開花的杜鵑——但那並不是杜鵑的本真面目。

  杜鵑花習慣於以團體作戰的方式俘虜一個貿然闖入山野的人的心。它們無比浩大、無比張揚,但是卻又不失雨后帶著水珠的清麗和嬌雅。“萬紫千紅”這個詞語,似乎最適宜形容漫山遍野浩瀚如海的杜鵑花了。作為春花的一種,杜鵑花在最美麗的季節,亮出最精彩的紅粉之美。

  翻開花木典籍,可以看到:杜鵑,雅稱“山客”,與山茶花、仙客來、石臘紅、吊鐘海棠並稱“盆花五姐妹”,原產於中國南方,喜歡酸性土壤。如果這樣的解釋還不能滿足你的胃口,那麼,不妨選一個小雨初晴的清晨,走向山野吧,到草木間去感知和認識真實的杜鵑。

  有關杜鵑花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羊躑躅實際就是開黃花的杜鵑,也是現在眾多杜鵑園藝品種的母本。盡管這種植物被視為有毒,但是人們對杜鵑的喜愛似乎從未稍減。細膩的懂花人,將杜鵑演繹為愛的快樂、奔放、清白、忠誠,諸如此類有關愛的物語。而更多的人,將杜鵑演繹為繁榮吉祥、堅韌樂觀、事業興旺……諸如此類吉祥的祝願。《草花譜》裡就說:“映山紅若生滿山頂,其年豐穩,人競採之。”可能正因為這個原因,江西、安徽、貴州都以杜鵑花為省花,至於將杜鵑作為市花的城市,就更多了。

  愛美之心,古今如一。杜鵑花的美,讓古往今來的人們都想將它攬入懷中,更近一點距離觀賞。唐代時就已經有人將杜鵑花移栽到家裡。據說白居易好像就做過這樣的事情,不過他第一次移植杜鵑並未成活,隻好寫下“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自我解嘲。過了兩年后,白居易才終於成功地在自家庭院裡移植了杜鵑並“還喜花開依舊數”。此后歷代,都有不少文人親手到山上採挖杜鵑並移植到自己庭院裡觀賞。

  人們愛上杜鵑,實際是愛上它怒放時的絕決與熱烈。這麼一種不起眼的平常灌木,一年裡大多數時候都湮沒於滿山的草木之中,不張揚,不嘩眾取寵,也不夸夸其談,踏實地扎根山野,不聲不響汲取大地的營養,壯大自己,直到有一天縱情展示,一鳴驚人。這對人類來說又何嘗沒有啟發意義呢?從這個意義上講,杜鵑的開放不是抒情小調,它是搖滾音樂,喊出內心的追求與夢想。它甚至沒有技巧,隻有努力向前的力量與激情——杜鵑是一個最平凡孩子的勵志之路,愛上它,就是愛上一種追夢的方式。

  作為一種親民的花,杜鵑甚至已經跨越了國度。早在19世紀末,西方多國就派人到中國採走了大量杜鵑花標本和種苗。其中英國就曾先后七八次到中國採集了三百零九種杜鵑新種,引入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種植。同樣,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中國也就已經引進了被稱為“洋鵑”的國外杜鵑栽培。

  杜鵑的葉子是有毒的,但是她的花卻並不如此,杜鵑花的花瓣酸裡帶甜,小時候我和村裡的小孩子們經常到山上採摘杜鵑花瓣吃。那時山裡的空氣和雨水似乎都很干淨,我們總是隨手摘下杜鵑花的花瓣,甚至都不沖洗一下就直接塞到嘴裡,讓那種酸甜感刺激著自己的味蕾和咽喉,回味良久。

  春天來臨,在春風深處,杜鵑花又一次開滿山野,那麼絢麗,那麼恣意。這山野間最平凡最卑微的植物,用一年的力量積蓄,向天地間展示著自己團結起來的浩大的美麗,仿佛要用自己的色彩將整片山野都點燃。如果想一睹杜鵑花盛開的情形,就趕緊到山野裡去吧,趁著春光正好!


  《 人民日報 》( 2015年06月08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