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干部談讀書:從古典詩詞中汲取從政智慧

楊中良
2015年07月15日08:2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崇尚德行的傳統文化裡,“學習”不僅是為了增強本領,更重要的是修身律己、涵養品德,實現內在人格的完滿與升華

  

  優秀古典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語約意豐,其思想意蘊和智慧光芒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為政者,常常品讀,如同與智者對話,啟思益智,能得為官從政之真諦﹔又似與聖賢同行,修身養性,方入為國為民之境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古典詩詞中,“學習”是一以貫之的主題詞。“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強調為官者應該善於學習、勤於學習。保持“已到凌雲仍虛心”的胸懷,培養“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行動自覺,讀書不輟,日知其所無,才能成就高遠的境界、開闊的胸襟、通達的學識、敏捷的思維,做人為官自能不墜俗途,不落窠臼,樹立起“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形象。

  中國的古典智慧,更加突出“學習”的實踐性特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放翁這句詩流傳千古,用膾炙人口的韻律,將學習與實踐的辯証關系表現得深刻而又生動。“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的空談干部終將被時代拋棄,新時期的領導者既要有“腹中貯書一萬卷”的底氣,又要有“於無字句處讀書”的智慧。既讀破萬卷書,又認識現實問題與矛盾,才能筆下能出千言、胸中亦有良策,才能“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當然,在崇尚德行的傳統文化裡,“學習”不僅是為了增強本領,更重要的是修身律己、涵養品德,實現內在人格的完滿與升華。“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為貪冒財利”。為官之德首在清廉,做到“清風兩袖朝天去”,才能“免得閭閻話短長”。唐人詩雲:“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慮於微、防於小、杜於漸,時時慎微、處處慎獨、在在慎己,從而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我自巋然不動”的風骨。

  “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保持清廉,也要涵養良好的家風、純潔“朋友圈”。領會“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的智慧,養成“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孫謀”的操守,正好家風、管好家人、處好家事,才能避免“禍起蕭牆”。古人雲,“勢利之交難以經遠”,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權相交,權盡則棄。努力多交“益友”、傾心去交“諍友”,才能受益終生。

  品讀古典詩詞,最難捉摸的是境界,最可貴的也是境界。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一貶黃州,再貶惠州,最后貶到了“鳥飛猶是半年程”的儋州,但是他超越了人生的得失與榮辱,“盛衰哀樂兩須臾”,“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並不是宣揚“人生如朝露”的虛無主義哲學,而是以洒脫樂觀的心態對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其實,不論面臨何種環境,隻要始終堅持把自己放在為人民服務的位置上,不為進退滋擾,不為寵辱失態,始終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心態履職盡責,面對誘惑才能百毒不侵,面對名利才能淡然處之,面對責任才能挺身而出。

  (作者為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15日 05 版)

(責編:陳苑、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