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文藝批評該有包容心
2015年07月23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藝批評該有包容心(辣評)
最近文藝圈兒被要求道歉的人很多,已經道歉那位就先不提了,還有一位沒道歉的,也一直被公眾關注。
7月19日,認証為“丹東市道教協會”的微信公眾號“道揚天下”發布題為《道教界向導演陳凱歌提出嚴正譴責聲明——由中道協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孟崇然道長發起倡議》的文章稱,《道士下山》電影嚴重背離我國傳統文化價值觀,肆意丑化道教、道士形象,違反多項政策法規,並要求《道士下山》電影必須馬上停止所有播映、對道教界向社會做出公開道歉、消除所有因電影《道士下山》所帶來的對道教界的不良影響。
正當公眾准備為此興奮的時候,當日傍晚,中國道教協會新聞發言人孟至嶺道長卻通過媒體向公眾表示,《道士下山》的制片方之前與中國道協有溝通,並按照要求對劇情做了修改,因此道協對影片持有包容心態。譴責聲明並非由道協發出,至於是否孟崇然以個人名義發出尚待核實。
有意思的就在於,仙風道骨、虛懷若骨,向來就是道家人的處世姿態,而孟至嶺道長的表態,也恰恰表明了以中國道協為代表的廣大道家信眾的這個姿態。這場爭論中涉及的包容,不僅是道家之精髓,也是文藝創作需要的沃土。任何時代的文藝創作都需要潑墨揮毫的空間,過多的束縛和苛責,必然導致藝術創作的枯萎。這一點,歷史上已經有過很多教訓。但是,為什麼今天還是有人跳出來,號稱以公共機構的立場、挪用公眾的話語權,對一部作品作出蓋棺定論的道德裁判?
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的社會文明已經發展到對許多新鮮的事物和現象都擁有宏大的包容心。但對公共話語權的私自佔有和挪用、對文藝創作動輒“掄大棒”的“上綱上線”式的批評,卻恰恰是我們不該包容的。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3日 17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