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怎麼寫出好文章?立文還需心先行
怎麼寫文章?怎麼寫出好文章?
這兩個問號在我腦子裡轉來轉去有些時日了。不知各位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偶爾被生活撞了一下,胸中涌起一股激流,想著一定要動筆把這腦袋裡的、胸膛內的統統變作文字。幸運的時候如有神助,不多時辰便能盡抒胸臆,看著通篇文字滿心歡喜。當然也少不了詞不達意,未言明未道盡的時候,任憑腦袋裡的如何翻騰,手底下就是做不出半點的回應來,或是空懸著一雙手干著急,或是因敲打半天又悉數刪去而急躁煩悶,在遣詞造句上折騰反復,須臾間盡丟提筆時的勁頭。
寫文章最理想的狀態即是腦、心、手通力合作、協調配合,但此乃作文的最高境界,需在文字上勤練,也需在生活裡多煉。多數時候寫文章大抵是這樣兩種情況,或是心手相連而腦未到,或是手腦齊進而心缺席。由心牽動手的多作於心境起伏、有所體悟之時,提筆即來,偶爾伴著淚水,洇開字跡﹔偶爾幸福愉悅,每一個字都似能開出一朵花來。心就位時,手下功夫大多順暢,省時省力。相反,隻有腦作指揮,心不就位,寫起來就不盡暢快了,這正是身為實習編輯的我近些時日的苦悶。心未動卻又需要寫點東西的時候,十分容易陷入手和腦的尷尬境地,無心即無感,無感的和自己牽不起多少聯系,這時候多會靠著腦袋來硬想,經歷一番搜腸刮肚的煎熬,費力扯起一根線頭,而脆弱的細線又常常會被思維的棱角扯斷,致使“機器故障”。這種時候提筆,多會事先比劃下需要填多少字,分幾個段落,每段說什麼,勾畫個草圖來,但真正施起工時,不是少“水泥”就是缺“鋼板”,隻好拾些“木板草料”拼拼湊湊,這樣的“房子”蓋得潦草,住得心慌。如此寫出來的也稱不得是一篇文章,或是作了他人的傳聲筒,或是作了材料的搬運工,唯獨少了個自己。
心先行,說著簡單,做著卻不易,要能壓得住浮躁,耐得了寂寞,在心有所感的時候將之自然抒發出來,不可硬做文,不可枉做文。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1日 2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