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老人與海》有感:你永遠也無法打敗他
|
發表於1952年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堪稱世界級的小說名篇。這篇小說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收筆之作,對認識海明威這位作家是不可或缺的。
老人桑提亞哥是個打魚人,他有一雙像海水一樣湛藍的眼睛,即使是在命運的冬季,那目光裡也找不出絲毫沮喪的影子。他的生活很孤獨,與世無爭,向這個世界要求得很少。平日裡顯得比最平常的人還平常,但是,隻要到了海上,一有狂怒的海風吹來,一有驚濤惡浪扑到船上,他立馬就張揚出漁夫性格的堅毅和韌性。
老人有堅定的信念和超出一般人的意志,他的行為中有一種令人敬仰的英雄氣概。他在戰勝艱辛和不幸之前,總是先戰勝他自己。
老人這次遇到的不幸是84天沒有打到魚,唯一和他做伴的那個小男孩也在第四十天搭上另一條漁船離開了他。而老人面對每一個沒有收獲的日子,總是滿懷安慰地相信明天。
第八十五天開始了。老人要探更深水的漁場,向更遙遠的海域劃去,下了三處魚鉤。這個第八十五天,幸運與更大的不幸同時降臨在老人的身上。他打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一條大魚,魚身比船身還要長,一場人與魚的生死搏斗也由此開始。
這條大魚將魚鉤吞進了腹中,拖著漁船在海裡無目標地游弋。老人使出平生的力氣拉住鉤絲,手勒出一條條血跡……這場在驚濤駭浪中的搏斗時間太長了,老人有時感到自己就要堅持不下去了。就是在那一閃念的動搖中,老人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在一個叫卡薩布蘭卡的地方,他同一個力量過人的黑人掰手腕,兩人堅持了一天一夜未分勝負,打賭者建議以平局結束這場競賽,就在這時,他使出最后一次努力,迫使對手的腕子向下低了下去,直到被按到桌面上。這個回憶幫助老人戰勝了瞬間的動搖。他自言自語地對大海說:“魚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塊兒。”這種誓言,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打魚人求生的搏斗,他要為一個漁夫的榮譽堅持到最后一分鐘,要讓魚兒們知道打魚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什麼都可以做到,什麼都可以忍受。搏斗了兩天兩夜,老人最后終於殺死了那條筋疲力盡的大魚。
俗語說,“禍不單行”。老人費了很大的周折才把那條比船身還長的死魚綁到船幫上,不料在返航途中又遭遇了鯊魚的追逐掠食。老人拼死想要保住那極不尋常、又得之不易的收獲,但那條大魚最終還是被鯊魚吃光了,他隻帶回一副巨大的魚骨架。
老人失敗了嗎?不,他仍然是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勝利者。
老人回到岸上,在一間茅草棚裡睡著了。他在睡夢中看見了一隻雄獅。這個寓意無窮的夢,表現了老人對力量的渴望,對自強的崇尚和向往。
小說是一首歌頌英雄氣概和大無畏斗爭精神的贊歌。這種氣概和精神有著巨大的感召力量。回顧中華民族走過的幾千年歷史,哪一步、哪一項事業不是這種氣概和精神鑄就的豐碑?對於一個有這種氣概和精神的人,“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對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小說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那個在第四十天離開老人的小男孩,再度伴隨他出海,這既表現了老人的英雄氣概正在撫育下一代,又表現了新的斗爭和新的希望在召喚勇於奮斗的人們。對於正處在改革開放攻堅階段的13億中國人民,這亦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改革大業,前無古人,深水區中,定有諸多“大魚”和“鯊魚”,每一段路途都注定充滿艱辛和坎坷。一如既往地,我們必須具有桑提亞哥老人與大魚、鯊魚殊死搏斗的精神——隻有像他那樣懷有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才可能把一切困難踩在腳下,從勝利走向勝利。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03日 2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