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一帶一路”紀錄片:絲路精神的豐厚內涵和恆久魅力

本報記者  苗  春
2015年12月21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敦煌鳴沙山和月牙泉。這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廣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新疆喀什地區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和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3個國家交界。以前這裡的人和周邊國家的民眾交往並不多,但自從‘一帶一路’的倡議提出以來,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國內外有很多人前來考察,尋求機會,本地人也在憧憬著未來,有的努力學習周邊國家的語言,有的准備開旅游公司,發展特色旅游,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回來了。大家都看到了機遇,整個縣城現在充滿了活力。甚至還有外國客商在這裡安了家,准備長住。”正在拍攝紀錄片《絲綢之路:沙與海的交響》的總導演任超告訴記者。

  據微信公號“廣電獨家”報道,目前,我國共有約20部“一帶一路”主題的紀錄片正在拍攝,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與其中。

  真實記錄  積極推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進指出,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得到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呼應、熱情參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精心謀劃了一批“一帶一路”題材重點影視作品,包括多部紀錄片。

  他認為,紀錄片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思想性,在揭示主題、昭示意義、闡釋道理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還具有傳播上的“客觀性”和文化上的“共通性”,有利於海內外觀眾加深對“一帶一路”的認知理解,深切感知絲路精神的豐厚內涵和恆久魅力。

  央視的紀錄片《一帶一路》是這批紀錄片裡最重要的一部,它將全面宏觀地解讀“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以“一帶一路”的內涵“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及“一帶一路”的歷史背景為內容,各拍一集,共6集,每集52分鐘,於明年5月份播出。

  執行總導演王林告訴記者,該片團隊去年拍攝的表現南水北調工程的紀錄片《水脈》,曾經受到中央領導表揚。《一帶一路》將延續《水脈》的大歷史觀和宏大敘事。王林說,該片開拍前,主創們到國資委、商務部、外交部調研了五六個月,也和中央“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多次溝通。雖然面臨著一些困難,但攝制組邊策劃、邊拍攝,從9月份起,分為中亞和俄羅斯、南亞進而東南亞、歐洲和北非等幾個拍攝小組,到二三十個國家拍攝。目前已經拍攝了中阿博覽會、夏季達沃斯等大型國際性活動,採訪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俄羅斯總統普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金特等許多國際知名人士。

  記者聯系任超時,他正在香港拍攝著名導演王家衛電影裡出現過的重慶大廈,因為這裡匯聚著各國各族群的商人們。這部紀錄片由廣東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和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策劃,中央新影集團、廣東廣播電視台、新疆電視台聯合制作。

  在新疆和廣東、香港的拍攝過程中,任超感受良多。他說,“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而且非常深遠,直到現在,新疆依然隨處可見絲路的影子,廣東同樣有著非常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址遺跡。“或許我們可以說這兩條路從來沒有中斷過,只是形式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的駱駝運輸和古代商船換成了現在的卡車、火車、飛機和輪船,原來駱駝馱著的包裹和商船上的貨箱換成了現在標准化的集裝箱。”

  講好故事  事半功倍

  田進認為,紀錄片是一種價值傳播,“一帶一路”主題紀錄片必須大力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把正確義利觀、榮辱觀以及“親、誠、惠、容”的理念貫穿融入到作品中去,同時要下功夫講好絲路故事,創新話語體系和創作理念,以故事化表達提升作品感染力。要講好“一帶一路”上的傳統友誼故事﹔要挖掘“一帶一路”沿線正在發生的生動故事﹔更要講好中外各方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故事,塑造好中國作為倡導者和實踐者的良好形象。還必須充分考慮跨文化傳播的特殊性,主動適應國外主流觀眾的收視習慣和文化心理。

  我國第一部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創作題材和闡釋對象的紀錄片《對望——絲路新旅程》,就是這樣做的。該片由國內的五洲傳播中心與國家地理頻道、新加坡IFA合拍,於2015年9月25日在京首映,隨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五洲傳播中心副主任井水清說,該片緊扣時代主題,講述了絲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努力,開拓進取,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體現了貿易、交通、投資領域的合作以及給沿線人民帶來的生活變遷。

  任超表示,《絲綢之路:沙與海的交響》採取的是夾敘夾議的結構,不是講政策,而是講故事,每集精選6-8個故事。關注的人物不一定是政界要人或者商業精英,可能只是小企業主、藍領工人、小商小販、農民、學生甚至家庭主婦,但是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他們的生活狀態都由此發生了重大而深遠的改變。他說:“當我們把這些改變匯聚到一起,就是一部關於‘一帶一路’的時代交響。”

  王林說,《一帶一路》的節目呈現,載體也都是故事,比如中國工人和外企工人一起攻關,中國施工隊的境外故事,希望以故事為載體,以小見大,擺事實,舉例子,以外國人能夠接受的平和方式,向世界講述“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突出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共享共榮。

  雖然面臨著攤子大,選材難,吃透政策不容易,合作單位眾多等問題,但是參與拍攝的各家單位都意識到媒體的重要責任,全力以赴地工作著。井水清介紹,《對望——絲路新旅程》除了在中央電視台播出,還在香港地區以及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和非洲的21家媒體播出,反響較好。

  (本文圖片為《絲綢之路:沙與海的交響》劇照)

(責編:王藝錠、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