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人生三百歲——星雲大師傳奇》面市:獨家講述大師傳奇

2016年01月25日09:3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生三百歲——星雲大師傳奇》封面

人民網北京1月25日電 1月24日,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人生三百歲——星雲大師傳奇》在王府井書店舉行了新書首發式。作者劉愛成、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靜之女士、著名文化學者劉傳銘、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鄭湧、人民東方出版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編彭明哲等出席了首發式。

活動現場。左起:第一位張靜之,第二位鄭湧,第三位作者劉愛成,第四位劉傳銘,第五位彭明哲。

發布會吸引了眾多讀者,座無虛席。(陳燦 圖)

《人生三百歲——星雲大師傳奇》是第一部由大陸作者撰寫星雲大師傳奇一生的書。作者劉愛成為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環球人物》雜志原總編輯,耗時3年,數度探訪佛光山,與星雲大師朝夕相處、促膝長談,得以觀察到一代高僧獨一無二的細節——一早起來,看他揮毫寫字﹔夕陽西下,推著輪椅上的他一起漫步﹔晚風拂面的秋夜,和他一起坐在大雄寶殿的台階上,聽他的弟子們回憶他年輕時弘法的往事,情不自禁地唱起當年的老歌。作為一名非宗教界人士,作者不再限於佛教角度的解讀,而是從人生的際遇、歷史的悲歡中,探尋星雲大師的魅力何來,星雲大師的管理才能何以過人,星雲大師的命運軌跡何以勵志。這些決定了此書既是一本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也是一本大時代的悲歡記錄﹔既是一本客觀權威的採訪力作,也是一本向善勵志的心靈讀本。

作者劉愛成介紹創作情況。(陳燦 圖)

星雲大師為此書授權、作序並題寫了書名。星雲大師說,他提倡的“人生三百歲”,許多人第一次聽到時,都心懷疑惑:“人,真的能活到那麼大的歲數嗎?”其實,換另一個角度來想,人生豈隻能活到三百歲?如果能發揮生命的極致,在精神意義上,就可以活得如此長遠。“我從二十歲開始服務,自許一天要做五個人的事情,沒有周休二日,沒有年假,逢節過年更忙。我心想,如果活到八十歲,工作六十年,一天算做五天,五乘以六十,不就是三百歲了嗎?如今我快九十歲了,雖然眼睛看不到,兩次中風,行動不便,耳朵也漸漸不靈光,但所謂‘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凡眾生有需要,我必戮力以赴。”

星雲大師的三百歲,化作了一串串數字:在全世界創建了近300個道場﹔創立國際佛光會,會員超過200多萬人﹔創辦了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人間通訊社、佛光山出版社、20多個佛光緣美術館、眾多圖書館﹔在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台灣地區創辦了5所大學,在世界各地興辦了16所佛學院,在中國大陸,捐建了100多所佛光希望學校﹔在五大洲建立了2000多個“生活有書香”讀書會﹔撰寫了2500多萬字作品,出版了370多冊書……他用一串串數字書寫了傳奇人生。

他為什麼要建佛光山?他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山上為什麼女性多於男性?他的1300多名弟子,為什麼個個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願意離去?一眼望不到邊的廟宇堂所,何以能管理得有條不紊?他在世界各地的近300個別院道場又是如何建立與管理?……

作者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佛光山,最終得到了答案,並且如數如實記入書中。如果要用最簡單的三句話概括星雲大師一生的亮點,那就是:他對佛教的最大貢獻是踐行和推行“人間佛教”﹔他對社會的最大貢獻是興辦教育和弘揚中華文化﹔他對中華民族的最大貢獻是推動兩岸關系,以實現兩岸和平一家親。

據悉,《人生三百歲——星雲大師傳奇》一書在面市的幾天之間,便在市場上形成了廣泛影響,已售萬余冊。

劉愛成先生現場簽名。( 陳燦 圖)

劉愛成先生與讀者交流。

作者簡介:劉愛成,男,安徽合肥人,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畢業於復旦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1980年進入人民日報國際部工作,曾任人民日報駐泰國首席記者,人民日報駐美國首席記者。2006年創辦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志並為首任總編輯。1998年主編出版《人在華南》一書(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翻譯出版《單身女人》一書(﹝美﹞特裡·麥克米倫 著,花城出版社)。

(責編:陳燦、黃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