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時節燈如晝 各地歡度文化元宵節

武漢市民正在元宵燈會上觀賞自制花燈。
本報記者 程遠州攝
廣州:名家揮毫贈百福
本報廣州2月21日電 (記者賀林平)元宵節逛廣府廟會、寄寓新年良好祝願,已成為廣州市民的習俗。由20多位書畫名家參加的“廣州丙申元宵書畫應眾揮毫”活動21日在廣府廟會上演,並向市民贈送出100張名家親書“福”字。
此次是中國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和越秀區廣府廟會組委會從2010年起連續第七年舉辦廣州元宵書畫揮毫活動,為廣府廟會和元宵佳節增添內涵,營造出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此外,廣州市六榕寺為廣大市民及游客舉辦的猜燈謎活動。為增強市民的參與熱情,主辦方還精心准備了筆、十二生肖玉石挂件、花生、糖果等各種獎品。市民鄺伯表示,“通過參與猜燈謎活動,既可以展示各自的才華,又可以豐富文化知識,度過‘歡樂、祥和、喜慶、熱鬧’的元宵佳節。”
南昌:梅燭彩燈游街頭
本報南昌2月21日電 (吳齊強、陳新民)元宵到,梅燭鬧。這幾天,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石崗鎮石崗余家村,村裡的小伙子又把流傳了600多年的梅燭燈耍上了街頭。
石崗梅燭燈亦稱“板凳龍”,入選了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由青蛙龍燈頭、龍段身、龍尾三部分組成,由木板、竹片、白紙和各類花紙制作而成,龍燈頭和龍燈尾還裝有彩燈。據介紹,今年石崗余家村的梅燭燈共280余板,長度超500米。按照習俗,村民要舉著梅燭燈游過村裡所有的大路,祈福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武漢:廢舊物品制花燈
本報武漢2月21日電 (記者程遠州)21日晚,在武漢百步亭社區志願廣場和文化長廊,13860盞由社區居民自己動手制作的花燈亮起,社區居民在自家門口,賞花燈、猜燈謎,共度元宵佳節。
燈展上,掉了毛的羽毛球、快遞盒裡的包裝袋、一次性勺子杯子吸管等廢舊物品均被利用起來創作成形態各異的花燈,居民們將“志願服務”“反腐倡廉”“家風家訓”等主題融入燈展,鬧元宵、晒幸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