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微日記”系列之十
馮英代表:《鶴魂》成"中芭"試金石 年輕人要"補短"
全國人大代表、芭蕾大師、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做客人民網
3月12日 晴
這次兩會,我提的建議是有關於如何用文藝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當文化藝術“走出去”的時候,如何發揮國家院團的作用以及如何激發文藝的特殊魅力。
中央芭蕾舞團一直遵循著1964年《紅色娘子軍》的創作方向,努力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情感的芭蕾舞劇作品。50多年來,中央芭蕾舞團一直秉承著三足鼎立的藝術創作方針,在演好古典芭蕾的同時,演好中國的芭蕾,同時創作屬於現當代的芭蕾。
近期,我們將女孩徐秀娟舍身救鶴的真實故事改編成芭蕾舞劇《鶴魂》。早在2006年,我們就醞釀創作一部以鶴為主題的作品。鶴美麗、高潔,對愛情忠貞、專一,尤其是它從外形上帶有高貴的氣質,非常符合芭蕾這種表達形式。
2014年,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藝術一定要走到最基層,隻有在深入生活之后,再回到台上去演繹,演員內心才會迸發出一種真情實感。在創作《鶴魂》期間,全團主創人員包括作曲家、舞台美術、設計、服裝設計以及編導、演員等先后五次前往黑龍江扎龍和江蘇鹽城採風。去年6月,團裡一些年輕的演員們赴扎龍慰問演出,在交流的過程當中,演員們被年輕養鶴工們的不懈堅守與辛勞付出所打動。
今年兩會上,習總書記提出“補短板”這一關鍵詞,年輕人有朝氣,但是“短板”也很明顯,確實要補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和那些具有深刻內涵的、民族性的東西。我們要向創作出《紅色娘子軍》的老藝術家們致敬,延續他們的創新精神,不斷努力用芭蕾的語匯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東西方文化融合上的突破。
對我們的作品而言,不僅要為中國觀眾所喜愛,還要讓其他國家的觀眾喜歡。隻有當其他國家的芭蕾舞團也來演繹我們作品的時候,他們才能更好地懂得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的審美情趣、人文情懷和內在的精神。
如今,《鶴魂》已成為我們的一塊試金石,它檢驗著中芭在國際舞台上是不是能用中國的語言來表達世界共同關注的主題,是不是真正能表達中國當下藝術的最高水准以及創造力。
嘉賓簡介:
馮英 全國人大代表 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芭蕾大師,國家一級演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