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孩子們對孟姜女等知之甚少

張  勃
2016年04月15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文藝觀察·關注民間文藝❷)

當前許多民間文學專家,往往重研究而輕實踐,不願意在搜集、編纂故事這樣不算科研成績的事情上花費精力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喜歡的20個經典動漫形象中隻有1個來自中國。孩子們對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往往耳熟能詳,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可以說,中華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嚴重失落。

是因為中華民間故事不夠精彩嗎?顯然不是。中華民間故事數量眾多,既有神話、傳說,又有童話、生活故事,這些故事既承載著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生產和生活知識,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早就誕生了西方經典童話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記載的《葉限》中,就包括后母虐待、神力幫助、集會出彩、以鞋驗身、嫁與王公等情節,與《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轍。而清人黃之雋記載的《虎媼傳》,則是典型的“狼外婆”類型故事,它比《小紅帽》的情節更復雜,傳遞的文化信息更豐富,卻鮮為人知。大量散見於古人筆記、野史中的民間故事,運用活潑形象的語言,展開豐富的想象,演繹著感人的故事,謳歌善良、誠信、智慧和勤勞,鞭撻凶殘、自私、虛偽和懶惰,不僅會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更能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惡觀。

故事精彩卻難逃失落,與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關。魯迅的《故事新編》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在“博考文獻”的基礎上,“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則對意大利民間故事進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了《意大利童話》。所以,挖掘民間故事絕不是“小兒科”!當前許多民間文學專家,往往重研究而輕實踐,不願意在搜集、編纂故事這樣不算科研成績的事情上花費精力。缺少了學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潤為終極訴求,於是五花八門、各種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霸佔了童書的櫃台,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卻愈加罕見。此外,西方童話之所以在我國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於綜合運用了多種媒體,順應了從口耳相傳到聽覺、視覺、觸覺、生活日用相互影響的時代變化。美國迪士尼公司在這方面用力頗多,他們對民間故事進行的創新性開發,不僅有效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也贏得了口碑,賺得了巨額的利潤。相比之下,我國在綜合運用多媒體傳播、開發民間故事方面還缺乏好的做法。

為此,中華民間故事的發揚光大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為。比如,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全社會對民間故事的關注,加大對民間故事傳承、傳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教育部門需在學科目錄和專業設置上提高民間文學的地位,並適當增加民間文學作品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比重。民間文學專家應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在數量龐大的中華民間文學作品中篩選出一些優秀作品,並進行符合時代精神的改編,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業則可以此為基礎進行再加工,出版圖書,繪成圖像,錄制音頻,或改編成影視劇、動畫片、舞台劇等形式,形成綜合優勢。同時,還可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組織民間故事講述、表演大賽等,廣為宣傳。至於家長,在為孩子挑選故事的時候,也要對“我們自己的”有更加明確的傾向性。

民間故事的“失落”,是中華文化的重大損失,不僅會使我們坐失這一領域的話語權,也浪費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寶貴資源。我們應該面向世界,協同努力,講好自己的故事。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已經刻不容緩,否則將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5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