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如何讓觀眾看好片?
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到第六屆了,已經成為北京影迷的節日。近兩屆更是隨著展映片單的豐富,以及展映作品的精粹,讓北京成為外地影迷最想來的城市。但作為身在北京的一名電影愛好者,卻總覺得與電影節之間,仍有著一道無形的阻隔。
比如“買票難”。其實,國外各大電影節同樣也存在熱門場次電影票不好買的問題。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動和購票網站合作,已經盡可能地讓買票成為了一件輕鬆的事,但仍有很多影迷買不到想買的電影票。雖然電影節需要考慮讓各類電影都有展映機會,但平衡一下熱門與冷門作品的比例,並非無計可施。可以考慮和院線合作,開辟更多場次。採取商業放映模式,利用空閑座位,讓《星球大戰》、《異形》等號召力強的系列電影,能夠為更多觀眾所看到,紓解觀眾想要參與電影節的渴望之情。隻要電影節與院線,就提前放映與利益分配等問題達成共識,相信“買票難”會迎刃而解。
電影節期間,還存在“奔波苦”的問題。除了商業大片,一些口碑極好的電影也會讓影迷紛至沓來,比如《亂》、《蝴蝶夫人》、《大江東去》等影片,要在17天展映周期內分散在25家影院裡放映,對於想要多看幾部作品的影迷來說,免不了要全城奔波,忍受北京全天候的交通擁擠。那麼,電影節能否遴選出幾十部觀賞價值高、受歡迎程度高的作品,集中在幾個電影放映熱點區域進行定點循環放映?這樣一來,好電影可以多放映幾輪,影迷能就近觀賞,絕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展映片源匱乏的時候,影迷呼喚電影節引進更多作品。而當展映作品琳琅滿目時,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看的作品,讓不少影迷產生了困惑,這種困惑包括:最全的片單在哪裡?影片分別在哪兒放?當數部電影放映時間撞車時,有哪些信息可供影迷來迅速判斷並做出最終選擇?……
為此,電影節的確准備了一些觀影指南,但就目前的狀況看,所提供的信息偏於單一,不夠大眾化、接地氣。想來想去,單單指望電影節的主辦方,是無法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還需要更多媒介的參與,而不能讓電影節每年獨挑大梁唱獨角戲。除了媒體的報道之外,電影節還需要包括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站台戶外信息發布平台、廣播等在內的更多媒介參與,要讓觀眾像發現天氣預報信息那樣,簡便地尋找到影片訊息。通過多種媒介構成的信息網,觀眾才能真切感受到電影節的節日氣氛,才能發自內心地將電影節融入自己的生活。
媒介對電影節的參與,在密度和深度方面,都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在密度方面,通過反復的信息強調與無死角的信息傳遞,可以讓每位觀眾都能滿足信息需求,節省尋找、求証的時間,直奔目的地與目標作品。在深度方面,參與的媒介多了,分工也會不同,專業一些的媒介可以做更多電影審美的普及工作,幫助觀眾提升欣賞水平,如此也能把過於集中的觀影需求,分散到更多作品身上。當然,想要做好這兩方面,不是一屆電影節就能解決的,需要一屆接一屆接力下去。
電影節是影迷的盛宴,如何讓更多觀眾參與並享用這份文化大餐,不僅需要烹飪“美食”、布置場地、發布請柬,更要在平時做好電影文化的傳播與審美普及工作。隻有讓電影文化走進更多觀眾的心裡,在電影節到來時,這個城市對電影的愛才會顯得愈發濃烈,久而久之,北京的國際電影之都的地位,方能逐漸穩固下來。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文藝星青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