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碎片化時代領讀者該引領什麼樣的閱讀?

2016年04月20日17:5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4月15日,由南都主辦的“華文領讀者大獎”智囊會議在北京舉行。到場專家在對當下閱讀現象、閱讀政策進行探討與梳理的基礎之上,為第二屆“華文領讀者大獎”出謀劃策。

“華文領讀者大獎”由南方都市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寶安區委宣傳部、深圳市閱讀聯合會、中國閱讀學研究會聯合主辦。這是中國首個以表彰閱讀推廣人物和機構的頒獎盛典。大獎以“傳媒視角、民間評價、專家意見”為特色,在全國范圍內挖掘並表彰優秀的華文領讀者、閱讀組織、閱讀空間、閱讀項目和書評人,並試圖從中梳理出閱讀的時代特性與生長脈絡,建構起閱讀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聯。去年11月,以“領讀者創時代”為主題的首屆大獎頒獎禮在深圳寶安舉行。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聶震寧,國務院參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樊希安,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人民網副總編輯劉紅,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商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斌,北京大學教授、深圳圖書館南書房閱讀推廣空間創意人王余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英劍,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南翔,文化學者胡野秋,深圳市閱讀聯合會副會長曹宇等人出席此次會議。

領讀的價值既在於對抗時代亦在於引領時代

智囊會議上,在場嘉賓就大獎評選的價值輸出、獎項、評選程序、評委陣容等方面進行探討。

領讀者大獎的價值在哪裡?這是在場嘉賓首先思考的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下,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下,領讀者究竟是要引領什麼樣的閱讀?

胡野秋直接提出,“大獎要有明確的價值觀導向”。在他看來,數字閱讀現在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數字閱讀現在也是他個人的主要閱讀方式。“我們的導向是在一個平面閱讀或者紙面閱讀越來越少的時代,呼喚並且呼吁一種紙媒體閱讀的精神和價值觀。大家都在用數字媒體沒關系,數字閱讀也不需要領讀者,全民都在閱讀。我們領讀的是圖書,而不是泛閱讀和大閱讀,否則我們用不著花這麼大的力量去推動。就因為現在中國的閱讀在世界上排得很后很后了,這是令人堪憂的東西,我們需要解決這些問題。”

而劉紅卻認為,領讀的關鍵就是希望大家讀一些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東西,但是通過什麼介質來讀,並沒有要求。“我認為,數字閱讀不能忽視。大家都說網絡閱讀的內容良莠不齊,存在碎片化、淺閱讀的問題,因此更需要引領。通過我們的引領給他們推薦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以更好地適應現在數字閱讀的潮流。”劉紅說,“領讀者應該引領的是內容。”

用專業、全面、公開的評審陣容保証大獎權威性

作為一個大獎,獎項的權威性是最為重要的。當天下午,在經歷幾輪激烈的討論和碰撞之后,與會專家達成共識,大獎評審委員陣容還將繼續升級。

聶震寧表示,從首屆大獎的評審人選來看,都是全國一流的全民閱讀的推廣人、專家、學者。現在評出來應該還是比較公平的,但是評審可能在某一方面很有特點。他建議大獎需要建立一個評審專家庫。“評委庫裡面這些人是對全民閱讀有研究的,有實踐的,有經驗的,不一定永遠是這幾個人,甚至一個評委每年都進行抽選。”聶震寧說,“可以學習諾貝爾評獎,聘請提名人。”

劉明清則認為,評審要相對固定,隻要熱心、專業、權威就好,“每年換一屆,每年熟悉情況,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標准反而不是好事情。”劉明清說,“諾貝爾獎評委都是終身的,但是公開。”

事實上,在場專家並不是劉明清一人看中評委的公開性與公正性,郭英劍也表示贊同。在他看來,評委一年一換,或者兩年一換,都是可以商量的,“重要的是,這些評委一定要公開,這也是國外大獎很重要的程序。”

是否增設閱讀媒體獎,或可拭目以待

對於獎項的設置方面,與會專家也給出了頗多建議。全程參與了首屆領讀者大獎的評審南翔一直在思考獎項設置該如何才能更優化,更有傳播性,更有實操性。他在思考,目前的獎項是否可以考慮刪繁就簡。“比如就分兩類,第一類是個人的,包括書評人、推廣人等等,凡是個人的都放在這個獎裡面。第二個是閱讀推廣活動獎,空間項目、組織都放在這獎項下,例如,晚八點,比如說杭州圖書館、寶安圖書館等等,這樣很清晰。”

陳斌則在首屆大獎的名單基礎上提出,應該對獎項進行擴容,建議增設閱讀媒體獎。“電視台的讀書欄目都撤掉了,原來我們行業最有影響的《讀書周報》從原來是獨立的媒體收縮成光明日報的專版,都是處於萎縮狀態。媒體的參與對推廣的作用非常大。”事實上,在他看來,閱讀媒體的作用不光是推廣,同時還能給書評人提供更多平台。

除此之外,如何將大獎評選輻射到農村,關注落后地區等問題,也在會上進行了探討。

(責編:陳苑、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