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馬盛德展示“非遺”時尚潮品 提倡非遺走向生活

2016年04月21日16:18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唐平)4月21日,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馬盛德做客人民網視頻訪談暢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訪談中,馬盛德還帶來兩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品,以此來展示“非遺”產品與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應當是“非遺”保護上很重要的一環。

馬盛德首先展示了一件來自江蘇南通的藍印花布做成的名片夾。馬盛德介紹稱,南通有一位藍印花布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吳元新,他的女兒在傳承技藝的基礎上做了創新,才得來這枚藍印花布名片夾。“吳元新的女兒參加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研修班,結業的時候,她把創作作品拿到清華大學展廳進行展覽。染制還是用傳統技藝手法來完成,名片的這種做法是創新,名片夾做得很精致。”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藍印花布過去更多是用來做衣服、桌布的原料,使用范圍有限。如何把傳統的藍印花布開發成更多帶有非遺元素的生活用品,是一項創新的挑戰也能帶來機遇。馬盛德笑稱:“藍印花布名片夾雖小,但如果送給朋友,既有民族符號和民族色彩,又比較實用,價錢又不那麼太高,當作一件禮品也覺得很大氣。”

馬盛德展示的第二件物品是羊毛制品,他一邊展示一邊作了詳細的介紹:“這是一個小錢包,邊上有點袈裟的深咖啡色,稍微點綴一下。裡面很精致,地域性色彩也很濃。它可以放點零錢、卡片,折疊也方便。它既有一些民族元素,但是又不是太明顯。這個用品的樣式、設計也很時尚,它能走進人們的生活”。

馬盛德表示,非遺如何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好地融合,是非遺保護目前關注的很重要的一點,“如今提倡非遺走向生活,把非遺的很多產品開發成我們現代的生活用品,讓這個地區之外的一些朋友們喜愛、使用。既傳承了文化,又能帶動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加從業者的收入”。

(責編:陳燦、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