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貴妃轉身成絕響 人間再無梅先生

——名家追憶京劇大師梅葆玖

黃維 陳苑 唐平 李岩 陳燦
2016年04月25日22:1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梅葆玖(資料圖)

貴妃一醉不再醒,虞姬一別永隔世……2016年4月25日11時許,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2歲。10歲開始學藝,13歲登台初試啼聲,18歲起與父親梅蘭芳同台演出……在世人眼裡,梅葆玖從父輩手中接過並扛起梅派京劇這面百年大旗。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晚輩心中“低調謙遜平易近人”的玖爺,是朋友眼中“會說英語愛吃牛排”的時尚老頭,他更是豪言“用新戲為人生畫上句號”的創新傳人。

創新傳人:用新戲為人生畫句號

作為梅派藝術傳承人,梅葆玖將《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御碑亭》《穆桂英挂帥》等許多經典曲目很好地傳承並發揚光大,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移步可以換形,但要把握住根,那就是京劇的本體。”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張建國認為,梅葆玖先生對旦角藝術的傳承是其最大的貢獻,“他對傳承的要求特別高,自己做的也很到位。原汁原味繼承了梅蘭芳的戲,還帶出了很多徒弟。”張建國回憶,梅葆玖在今年兩會上還特別強調,“傳承是基礎,是京劇界的當務之急,隻有在傳承當中,才會自然而然地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除了傳承梅派藝術,梅葆玖更是把京劇藝術的創新放在重要位置。今年3月,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軍曾赴梅府拜訪,他清晰地記得,梅葆玖從父親梅蘭芳將二胡帶進京劇談起,歷數京劇的創新之路。“他(梅葆玖)說京劇走到今天,成功的經驗就是‘創新’二字,當年,梅蘭芳就是創新的標杆。梅蘭芳將創新精神一直延續到他最后排演的《穆桂英挂帥》,我也要留下一部《大唐貴妃》,為我的舞台表演畫上句號。”

李軍回憶,2003年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首演,時隔十三年,梅葆玖一直操持著青春版的復排工作,並打算在今年11月上演。“把這麼一台大戲,以交響史詩的全新面貌搬到舞台上,很不容易。”據李軍介紹,《大唐貴妃》最大的創新是把貴妃醉酒、太真外傳、華清池、馬嵬坡等單獨的小折子串成一部大戲,氣勢宏偉。這背后,梅葆玖不僅要重新寫劇本,還要設計全新的服裝、造型、舞美,“單單是華清池就要搭建成兩層樓那麼高”。

在唱腔上,梅葆玖也作出了全新嘗試,“主題曲《梨花頌》‘梨花開,春帶雨’的唱段就融入了很多流行元素”。此外,梅葆玖還告訴李軍,他還計劃年底將《大唐貴妃》拍成戲曲電影,“他會進錄音棚裡親自唱,但至於表演,他說要把機會留給年輕人,‘我年紀大了上妝不一定好看。’”

在對京劇藝術的創新性上,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梅派“大青衣”史依弘也受到過梅葆玖先生的肯定與鼓勵。史依弘回憶說,前幾年,她有一次表演程派經典劇目《鎖麟囊》時正巧遇到了梅先生,她想不到梅先生會對她說,“史依弘,我知道你《鎖麟囊》唱得很好,我很高興。”“梅先生真的非常鼓勵和支持我去學習別的京劇藝術流派,豐富自己的藝術造詣,他認為這都是好事兒,多唱多學都是好的。”史依弘感動地說。

在今年兩會上,梅葆玖先生的一次發言也令史依弘印象深刻,“他准備了很長的稿子,都是手寫的,整個發言長達十多分鐘,講的就是他父親梅蘭芳在藝術道路上的傳承與創新,當時在座的政協委員聽后都非常受啟發。”

貼心“九爺”:溫和洒脫,低調謙遜

“梅葆玖先生為人非常和善,每次見到他,總是笑呵呵的”,京劇藝術家李維康認為,“梅先生是‘溫良恭儉讓’的代表,我一直非常敬重他的為人。”

許多晚輩都親切地稱梅葆玖為“玖爺”,而作為與梅家有著100多年世交的譚派代表譚孝曾,則喚他“玖叔”。譚孝曾口中的“玖叔”特別會照顧人,也很注重生活的細節。在今年兩會間隙,知道譚孝曾平時晚上有小酌幾杯的習慣,梅老爺子特地拿著塑料袋到賓館的超市裡給他買了兩瓶二鍋頭,讓譚孝曾“真的感覺特別貼心”。

史依弘和梅葆玖先生有著濃厚的師生情誼,談到梅老爺子,她用“非常溫和,非常洒脫,為人寬厚,不計名利”等詞來形容,“他非常謙和,一直都把我們這些晚輩當朋友對待,做任何事情都是抱著跟我們商量的態度。這種性格也是梅蘭芳大師身上所具有的,他之所以能受這麼多人的尊敬和愛護,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

“平易近人,梅葆玖老師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角兒,他對劇團裡地位不高的龍套演員也很關心照顧,對我們這些晚輩更是關愛有加。”李軍回憶說,自己早年在上海開了一個小工作室,裡面有可以容納200人的小劇場,開業時特別想請梅老師來看看,沒想到梅老師很快就答應了,“大熱天,他穿著小單褂就來了,看完還給我們支招,告訴我們工作室如何辦好,什麼樣的表演能更貼近百姓”,李軍至今記得,那天,他們一坐就是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老爺子跟大家一起邊吃盒飯邊聊天,“這種平易讓人感覺特別親切。”

演員王剛也認為,梅葆玖先生在為人上稱得上是“謙遜、低調”的大家風范。他回想起多年前兩人曾在機場有過一次照面,“過安檢時他正好排在我前面。他身邊沒有工作人員或者助理跟著,我就見他一個人忙著整理行裝。我上前去幫助他,說‘就您自己啊’,他帶著笑說‘是的,是的’。他那時都70多歲了,我還記得安檢人員對他的態度還有點冷漠。我就對安檢人員說,你們知道嗎,這是梅葆玖先生啊。”

在王剛的記憶裡,不管是在旅途中還是在演出后台,每次見到梅葆玖先生,他永遠是西服革履穿得整整齊齊,永遠是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王剛感嘆,“這不僅是他對自己形象的愛護,更重要的是他對周遭所有人的一種尊重。我們從事藝術工作的人都應該向他學習。”

時尚老頭:“不務正業”,愛好廣泛

舞台上,他是風華絕代的京劇大師,生活中,他是愛好廣泛的時尚老頭。或許是源自父親梅蘭芳的開放式教育,梅葆玖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興趣也相當廣泛,愛喝紅酒、愛吃西餐,還喜歡古典音樂、歌劇、芭蕾、電影,甚至對流行音樂也感興趣,包括邁克爾杰克遜、鄧麗君甚至張學友等人的唱片他都有收藏。

生活中的老爺子還是“不務正業”的汽車、音響發燒友。在一次採訪中,梅葆玖曾打趣地說:“我是不務正業。什麼都喜歡,除了汽車、音響,什麼無線電、遙控飛機模型都做得很好,還喜歡運動,自行車、摩托車、汽車我都喜歡,我的生活很充實。”早年,父母健在時,擔心他“捅婁子”,禁止他考駕照。當兩位老人離世后,年近50歲的梅葆玖去把駕照考了下來,“是大貨車的駕照,可駕駛卡車。”

“師傅自己平時住著90平米的房子,養著六七隻貓,每個月要為流浪貓花4000元,他就是這麼有愛心。”梅先生的弟子姜亦珊說,“他一點兒不物質,一日三餐都很朴素。他特別真實,因此他塑造的人物也朴實無華。平時,我師父就是一個樂觀的老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就是一個北京城逛街的老頭。’”

近幾年,梅葆玖雖然逐漸淡出了一線舞台,但他特別喜愛跟年輕人打交道,長期堅持到各地辦教學、開講座。“梅先生不顧身體疲勞,到全國各地進行京劇教學活動,雖然很累,但他樂此不疲。”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袁慧琴動情地說,很多學生勸他不要再四處奔波了,但他為了能繼續傳承並弘揚梅派藝術,一直在堅持,“他曾對我說,‘像我這樣天天給學生上課,天南海北地演出,日子就過得有意思。’”

結語

故人說,梅葆玖老爺子是帶著遺憾走的,在生命彌留之際,家人在他耳邊播放了新排劇目《大唐貴妃》的主題曲《梨花頌》,“老爺子的眉毛還動了一下”。“梨花落,春入泥,此生隻為一人去……”在一曲婉轉的《梨花頌》當中,在芳菲將盡的人間四月天裡,我們惋惜一代大師的離去,並寄以無限的哀思。 

 
 
友好提示:

本文為人民網文化頻道官方微信號“文藝星青年” (wenyixingqingnian)出品,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謝謝合作!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文藝星青年”

(責編:陳苑、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