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銘心黃河流痛——西安各界追思陳忠實

中新社西安5月4日電 題:白鹿銘心 黃河流痛——西安各界追思陳忠實
中新社記者 張遠 田進
“我不追求等身著作,隻要在有生之年能寫出一本兩本聊以自慰,死后可以墊棺做枕的書,就算我的興趣得到了補償。”在小說《白鹿原》的序言中,陳忠實如是說。
4日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逝世的第六天,也是陝西省作家協會設立的追思堂悼念活動最后一天,告別儀式將於5日舉行。
4月29日上午,陳忠實因病搶救無效在西安逝世,享年74歲。他的成名之作《白鹿原》曾獲茅盾文學獎。
連日來,中國各界人士都在悼念陳忠實,西安民眾也通過各種形式追憶紀念著他。在陝西省作家協會大院內設立的追思堂,每天都有上千民眾前往吊唁,敬獻花圈以表哀思。
“文學大師,舉世英名”、“誓陪青史書為枕,長護鹿原筆作旗”、“白鹿銘心忠於文學忠於史,黃河流痛實以血淚實以歌”……陝西省作家協會大院內,挂著許多悼念陳忠實的對聯和詩文。不少前來緬懷的民眾駐足誦讀,懷念與這位文學巨匠有關的點點滴滴。
“陳忠實老師的《白鹿原》出版后,我先后讀了兩遍,其作品深厚,不是一遍兩遍就能完全理解的。”讀者徐國興說,得知陳老師5日就要進行送葬,特意趕來鞠個躬。
前來吊唁的陝西學前師范學院中文系大四學生羅志強回憶,2012年曾參加了陳忠實的一個學術講座。在他的印象中,陳忠實與學生溝通時非常親切,非常平實。陳忠實的著作對他影響頗深,“我們中文系的學生,在以后的文學創作中或者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或多或少會通過他的作品,對我們的人生有一定的啟示。”
在西安市新華圖書大廈,記者看到《陳忠實傳》、《白鹿原》兩部書籍被單獨碼放整齊,放置於大廳中央位置,不時有讀者前來翻閱購買。在西安市人民劇院,由西安某高校排練的話劇《白鹿原》也將於6日晚上映,一票難求。
連日來,陳忠實的讀者、朋友和許多受其作品影響的人也在微信、微博上表達對他的追憶與悼念。文化學者肖雲儒認為,陳忠實的作品寫出了人類心靈的歷史,他完全勝任作家“社會生活的書記”這樣一個角色。
“對一個作家而言,依靠作品留存於世,而且影響無數的讀者,是一個作家最大的幸運,也是最大的幸福。”西安碑林區作協副主席白忠德認為,每一個文學工作者都應學習陳老師為人民、為時代記錄代言的精神,寫出無愧於時代的作品,繼承陳忠實老師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家高建群說,他從此沒有了痛苦,沒有了案頭勞頓,沒有了人生俗務。我想,他的《白鹿原》將會被長久地記憶著。(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