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劉慶柱解讀十大考古新發現:海昏侯墓入選有三個因素

2016年05月16日20:2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陳燦)“這十大考古新發現,上至雲南一百萬年前的舊石器,下至近代的致遠艦,跨度之大非常罕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終評評委劉慶柱評價今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時說。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日在京揭曉。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江蘇興化、東台蔣庄遺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陝西寶雞周原遺址,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入選。

今年考古界最大的“網紅”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迄今已出土的1萬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奢華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針對海昏侯墓為何可以入選今年的考古新發現,劉慶柱表示,海昏侯墓首先是“新”,符合考古“新”發現的評選要求﹔其次是“多”,文物數量多,保存完整﹔再次,它意義重大,內涵豐富,級別復雜。墓主人劉賀既當過皇帝、諸侯王,又當過侯,還當過百姓,他的隨葬品既記錄了他起伏的一生,又能反映當時社會的炎涼。通過海昏侯墓,我們“既可以看到一個皇帝,又可以看到一個失落的侯”。

劉慶柱表示,這次考古新發現第一個亮點就是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遺址保存了豐富的有機質遺物,這在國內外舊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極為罕見。“遺址發現了一百萬年前的木器,這在全世界來說都是最早的。我們還發現了一百萬年前的火,火導致了人類的進化。因為有火就有了熟食,有熟食就增加了人類的腦容量,增加了腦容量人就可以進化。”

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的調查與發掘是第二個亮點。良渚的水利系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將中國水利史的源頭上推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劉慶柱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中國以農立國﹔再比如,中國的圖騰就是龍,龍就是管水的,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這個水利工程的發掘,我們可以發現大禹治水等傳說,可能有歷史根據。”

第三個亮點是陝西寶雞周原遺址,劉慶柱表示,周原是周人的老家,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都講周禮,這次的發掘把周禮的物化載體挖出來了,是塊大石。”

第四個亮點是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始建於曹魏時期的太極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極”的宮城正殿,其創建的宮室制度及都城格局,開創了中國及東亞古代都城布局的一個新時代。“皇宮是國家的政治中樞,太極殿就是國家的物化載體。”劉慶柱說,“宮殿、宗廟都是政治性建筑,太極殿是北魏時期的,北魏由鮮卑人建立,他們建太極殿直接影響到后來的唐宋元明清和我們現在的北京城,說明了國家政治文化的一脈相承。太極殿三個門的中軸線和太和殿的太和門、午門等相比也是一脈相承的。”

第五個亮點是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劉慶柱表示這個墓葬最重要的是出土墓志,墓志記載了貴妃“系出蘭陵,故稱蕭氏”,是蕭何的后代。加之耶律氏又號稱自己是劉邦的后代,這或許是傳說,但也說明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聯姻是我國多民族國家友好的歷史傳統。在中古時代,不同民族就都對中國有著強大的文化認同。此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西亞風格的器物,比如玻璃器,說明了中國的有容乃大。

 

 

(責編:陳燦、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