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調塔城 琴聲悠揚醉人心
歡快的手風琴琴聲中,由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塔城地委宣傳部主辦的大型網絡文化活動“塔城的山花開了”系列活動來到了位於祖國西大門的邊陲小城——塔城市。穿梭街道,透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獨有的俄式風格建筑和公園裡伴隨著不同曲調翩翩起舞的市民,透露這座著城市文化歷史的底蘊,“情調塔城”在這裡拉開帷幕,更等待著有緣人的“一見傾心”。
漫步邊陲小城 感受別樣情調
在塔城市最熱鬧的塔城文化廣場,每逢周末的傍晚,“塔爾巴哈台之夜•塔城手風琴角”都會准時與各族群眾見面。由本土手風琴藝人領銜演奏的哈薩克族、維吾爾族、達斡爾族、錫伯族歌曲和舞曲勾起了塔城人的回憶,一曲演罷一曲又起,各民族男女老幼載歌載舞,如痴如醉,掌聲和歡笑聲一浪高過一浪……
對塔城人而言,在手風琴的樂曲中唱歌、跳舞是各民族朋友們生活中共同的愛好。45歲的道吾然•對山汗是一個“琴痴”,他用六年的時間搜集收藏了世界各地333架品牌手風琴。2014年,在塔城市政府的支持下,全國唯一一家個人創建的手風琴博物館在塔城建立,道吾然個人夢想的實現也為塔城人增添了一個別具情調的文化休閑去處。
60歲的阿斯哈提•阿布拉海提最愛去博物館,他是塔城本土知名的維吾爾族手風琴音樂人。他說:“在塔城,十個人裡面找出兩、三個會拉手風琴的,根本不算事兒。手風琴就是塔城的標志之一,塔城人,聽到琴聲就會想到家。”
手風琴只是“情調塔城”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塔城還有不少特色建筑。其中,以俄式建筑最為突出,而紅樓更是代表性建筑。已有百年歷史的紅樓,由原俄國喀山的塔塔爾族商人熱瑪贊坎尼雪夫於1910年興建,見証了塔城作為中俄重要通商口岸的歷史,也奠定了塔城是個開放的城市。”
漫步塔城,你會發現,臨街陰涼處總會有那麼幾家俄羅斯冰激凌店,而本地人都會在炎炎夏日,點一碗瑪洛什(冰激凌),配一杯酸梅湯或格瓦斯,再來一些涂了瑪林(紅莓)醬的列巴,度過午后的閑暇時光。
你還會發現,林蔭小道上,幾位年輕人起著綠色的公交自行車穿梭而過﹔晚霞映照中,一位姑娘拎著一袋面包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劇院裡,塔城人自編自導的話劇正在上演,還有城市各個角落,400多家面包店和許多人家的烤爐散發出來的面包香悄悄地在飄散。
這些,已經成為塔城市獨有的情調標識。
民生建設福利 營造幸福情調
再屯娜,塔塔爾族,在濃郁的塔塔爾族文化氛圍的熏陶下,對糕點的制作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她先后跟隨母親及婆婆學習塔塔爾族特色美食和糕點制作。再屯娜•卡裡穆瓦深知塔塔爾族豐富的傳統文化來自餐桌文化。餐桌文化的魅力在於通過豐富的美味佳肴使傳統服飾、民歌、民間舞蹈等多文化得以交融。2012年,在塔城市政府的支持下,她和丈夫熱發提•卡裡穆夫在自己百年老宅內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伊蔓樹塔塔爾風情園”。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傳統節慶活動保護基地;塔城地區傳統文化之家。
在塔城市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73歲的鄂•富常老人在自己的小家裡建立了一個30平米的鄂•富常博物館,他搜集整理了160多個小物件,用來記錄達斡爾人在新疆250多年的歷史。
在托裡,幾乎家戶戶都有冬不拉。已經選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冬不拉遺產是哈薩克族文化藝術的集中表現。32歲的闊爾柯木出生在一個冬不拉的制作世家,年輕他接過父輩的技藝開辦了自己的冬不拉制作小店。因為做工細、音質好,各地顧客紛至沓來。還因為精湛的手藝,闊爾柯木俘獲了姑娘的芳心,夫妻倆依靠制作冬不拉每年收入十幾萬元。
在塔城市莫洛托夫學校,游客們常常被過道兩旁的油畫深深打動。這是塔城市第四中學老師王金凱創作的。他說,塔城如油畫一般美,是我們的幸福,也是我們的自信。今后自己要培養更多描繪美麗塔城的畫家。
情調來自於對生活的滿足。一座有情調的城市,一定有扎實的經濟基礎。塔城地區長期民生優先,重點實施涉及交通、電力、設施農業等項目,讓各族群眾充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在烏蘇市八十四戶鄉墩買裡村有3條巷道,從春天開始,這3條巷道就被濃濃的葡萄藤包圍,村民夏天享受葡萄長廊的清涼,秋天收獲葡萄的甜蜜,這裡也成為當極具特色巷道。
這3條巷道分別叫“感恩巷”、“和諧巷”和“天山巷”。“感恩巷”寓意銘記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感謝人民子弟兵的大力支持﹔“和諧巷”寓意全村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互助,幸福生活和諧美滿﹔“天山巷”寓意“葡萄長廊”像巍巍天山,給村民帶來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墩買裡村居住了幾十年的維吾爾族退休教師古麗百克蘭姆•阿不都克裡木說:“我們村庄和城市一樣,現在我們的村成了生態農業觀光村,村民收入都在幾萬元以上,生活在這裡,比在城裡還舒心呢!”
近兩年,塔城地區財政民生支出均在100億元以上,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5%以上。圍繞擴大就業,鼓勵支持企業吸納當地少數民族勞動力就業,每年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以上,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均佔40%以上。
農閑時節,塔城市齊巴爾吉迭新區美熱阿斯哈薩克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的機繡車間裡一片繁忙。政府支持的項目資金50萬元,為合作社添置了手工藝品刺繡機40台,為30戶定居牧民提供就業崗位12個。50歲的定居牧民阿麗瑪古麗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政府的幫助下,現在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有盼頭。”阿麗瑪古麗的生活好了,臉上的笑容也就多了,曾經不願意出門的她,如今是新區裡的文藝積極分子,用歌舞表達心中的感激和喜悅。
除了幫扶,塔城地區還通過政策扶持,讓各民族百姓得實惠。和布克賽爾縣、托裡縣、裕民縣如今相繼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沙灣縣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這些民生工程,都大大提升了各族百姓的幸福感。
一體多元文化滋養城市情調
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滿足,豐富多彩文化活動和極具地方色彩的文藝作品創作也成為這座城市的新風尚。
前不久,塔城地區首部情景歌舞劇《家園之戀》完成全疆部分地區巡演后引起轟動,這部出自市民自編自導自演的歌舞劇場場座無虛席,而以一對俄羅斯族老人的50年金婚為主線,以鄰裡、親戚前來送祝福,把聚會變成多民族融合的大舞台的,不僅反映了塔城市淳厚、和諧的民風民情和豐富多元的民俗文化,更展現了當地各族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變化,並凸顯除了生活在這座城市各族百姓的“精氣神”。
“精氣神”凝聚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反映了一個群體的精神特質。而感受塔城人民的精氣神,文化廣場就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72歲老人王振亮坐在椅子上,注視著廣場上翩翩起舞的人們和玩滑輪的孩子,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樣子“年輕時,我還拿過交誼舞比賽冠軍。”王振亮說,塔城人一直都很懂得生活,而且多才多藝,唱歌、跳舞樣樣精通。
此時, 文化廣場上又響起了歡快的音樂聲,由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塔城地委宣傳部主辦的大型網絡文化活動“塔城的山花開了”正在舉行“情調塔城,快樂大PARRTY”,上千名各族塔城居民先來一段街舞、迪斯科,而后在維吾爾舞曲、哈薩克舞曲、蒙古族舞曲、塔塔爾舞曲等不同民族的舞曲中翩翩起舞。來自全國各地記者情不自禁加入其中。廣場上的市民告訴我們,這裡每天都是這樣音樂飛揚,散步的市民中,無論是漢族,還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都會跟著歡快的音樂跳起了舞蹈。正是如此,這裡也被人們譽為“新疆民俗風情的博物館”。也正因為如此,祖國最西部的“中國情調”讓人這樣留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