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為什麼可以祝端午節快樂

梁思奇
2016年06月09日11:2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端午節之前和當天,我收到20多條微信,大約有一半是祝我快樂的。我很感謝他們的祝願,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的快樂像薪水一樣太少,十分向往能擁有更多些。我同時還看到不少人在轉一篇“普知”文章,它引用專家的話,告誡端午節是不能祝願快樂的,隻能祝福安康,因為這是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

這篇文章弄得我很糾結。雖然我從小就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但我很想借這個節日祝大家快樂,又擔心別人認為自己沒文化。一個自認為有一點文化的人,被人認為沒有文化,比一個有錢人被別人認為沒錢要難受多了,相信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有這種體會。有文化與有錢一樣,都需要顯擺,區別的只是有文化的人愛“掉書袋”,有錢的人愛“掏錢袋”,一起吃飯時都喜歡“我來我來”。端午節若大家都在祝福安康,一片安康聲中,你卻傻頭傻腦、少(老)不更事地祝別人快樂,那不是顯擺,簡直是出糗了。

但我疑惑,祝福安康與祝願快樂有什麼區別嗎?俗話說,無病乃是福,無債即發財。一個人平安無事、身頑體健,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所以相信端午節收到這種祝福安康的微信短信,從內心來說,每個人渾身上下都會覺得很快樂,這與直接祝願快樂其實沒什麼兩樣。再說,端午節已經變成法定節假日,利用這難得的閑暇時光,探親訪友,駕車旅游,或者是像現在我這樣讀書敲鍵盤,都是讓人其樂融融的賞心樂事,祝端午快樂有什麼不對嗎?

有人會問,那麼屈原呢,這個節日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嗎?在這個傳統節日裡,祝願快樂與紀念屈原並沒有矛盾。而且我以小人之心度屈原之腹,要是其泉下有靈,一定更願意讓大家在快樂中記住他,而不是把它變成一個抑郁沉重的日子,原因隻有一個,他是詩人。

端午節畢竟與清明節不同,它既沒有任何規定的過節儀式,也沒有與祭祀相關的嚴謹禮俗。作為普遍的風俗,不外兩個,一是吃粽子,二是賽龍舟。從我懂事時起,吃粽子簡直跟打架打贏了一樣,留下的印象滿是歡天喜地。至於賽龍舟更不待言,相信每個人對那種人山人海、熱火朝天、群情激昂的場景都有體會,那簡直就是中國的狂歡節。

我覺得提出在端午節不能祝願快樂的專家有點“擰”,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顯示自己“另類”,高人一等。與這種唯恐人心不古的諄諄告誡相反,很多人現在把端午節直接叫做了“粽子節”。微信圈裡各種各樣的“粽子”,腦洞大開,創意無窮,帶給人們無限的快樂,端午快樂的祝願與這些花樣翻新的“粽子”,就像秤杆配砣、茶壺配蓋那樣天造地設、天衣無縫。

據說韓國10年前就將“江陵端午祭”以“節慶”名目申遺成功,這個消息讓人“悲憤”。如果為了不讓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旁落他國,讓大家都記得端午節的來歷,記得偉大的屈原,我倒覺得重要的不是提醒人們不要互相祝願節日快樂,而是開動腦筋“搞搞新意思”,比如能不能同時把它設定為詩歌節,讓大家有意識地在這個節日裡,通過組織的活動,領略詩歌之美,使眾多愛詩寫詩的“余秀華們”有一個屬於他們的節日,讓這個傳統節日除了形而上的頂禮膜拜和形而下的吃吃喝喝之外,增添一些文化內涵,培植文化上的新認知。

(責編:歐興榮、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