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一代愛追哪種劇? 逾七成看重故事本身

互聯網時代電視行業產業格局的加速迭代,讓中國電視人愈發重視起電視劇在網絡平台的影響力。互聯網最活躍的用戶群、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對電視劇的選擇也由此備受關注。正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上海電視節上,這一話題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熱議。
騰訊視頻影視部總經理兼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認為,年輕人上網看劇更看重的是內容,“過去很多人覺得年輕人喜歡‘看顏值’,這其實是一種誤讀。”
王娟的觀點是有依據的。綜合騰訊視頻《大學生視頻行為調查》、企鵝智庫《新生代網民研究》和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90后媒介使用習慣研究報告》的最新數據顯示,高達74.3%的在校大學生(多為“95后”)將故事類型及情節作為其選擇電視劇的第一考量,其次是演員陣容及演技高超與否,僅17.1%的年輕人關心演員顏值是否“爆表”。
至於具體什麼樣的內容更能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調查結果則指向了多種選擇——以動畫為代表的二次元劇及劇情信息密度大的燒腦劇在年輕群體中頗受歡迎,“搞笑”、“文化”、“有內涵”、“節奏快”也成為了熱門標簽。
北方工業大學的“90后”研究生王通塵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就看二次元、燒腦和搞笑劇,“二次元是我們社交生活裡非常大的一個文化圈﹔看燒腦劇是因為喜歡思考和尋找答案的過程。至於搞笑劇,那就是簡單的工作學習累了想放鬆一下。”
2016年上半年,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突然躥紅於國內著名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區嗶哩嗶哩彈幕網(以下簡稱“嗶哩嗶哩”),引來一大批年輕人的關注和追捧。據嗶哩嗶哩的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我在故宮修文物》已有超70萬次的播放率,另有7萬多用戶將其添加入個人收藏夾。這部“正兒八經”的紀錄片早前於電視台播出時卻未引起如此“轟動”。
嗶哩嗶哩首席運營官李旎告訴記者,其團隊為此專門進行分析,試圖破解《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年輕群體中的“魅力密碼”,“我們發現,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比我們想象中的多出很多,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對文化的個性化需求也都非常高。”
除了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近來還有觀點稱,有“網感”的電視劇更能吸引年輕一代。除槽點、痛點等“網感”關鍵詞外,“互動性”被業內人士數次提及,而“彈幕”更成為了中國電視人理解年輕一代觀劇習慣的“寵兒”。這種大量評論以字幕形式在屏幕上同時出現的追劇新“玩法”如今在“85后”、“90后”及“95后”群體中的使用比例已佔到總體的四分之一,揮別“小眾”。
年輕一代為何在乎“互動”?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新媒體傳播專業碩士項目主任周葆華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交互”的特點滿足了年輕人對實時交流的心理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