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冰與火為什麼能火遍全球?無與倫比的殘酷性

2016年07月05日07:2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冰與火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權力的游戲》最新一季《凜冬的寒風》已經完結,“豌豆射手”丹妮莉絲攜多恩、高庭和鐵群島的巨大船隊,當然還有她的三條巨龍開往維斯特洛,給人留下無盡的遐想。《權力的游戲》以其故事的錯綜復雜和主角的死死死著稱,本季的結尾更是瞬間消滅了幾個重要角色,讓人目瞪口呆,同時又欲罷不能。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讓這個美劇如此風行?

  原著的歸原著

  無與倫比的殘酷性

  《權力的游戲》能夠連續六年吸引大量觀眾並贏得極高口碑,喬治·馬丁的原著《冰與火之歌》絕對居功至偉。別的不說,冰火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無與倫比的殘酷性——無論是剛出生的鄉野嬰兒,還是久經世故的國王之手,無論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還是舉足輕重的大主角,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安全的﹔相反,權力越大、能力越強的人反而還會面臨更多威脅,甚至一個不小心就會命喪黃泉。從第一部(季)結尾的奈德·史塔克之死開始,人們對喬治·馬丁的信任程度就已經降到了零點——狼家頭牌主角都被一刀切了,誰還能活下去呢?全劇主角都死了,誰還是主角呢?HBO聰明地將原著小說這種“勾人”的性質轉化成了觀眾持續追劇的動力,坑是越挖越多,而且挖二填一,以致於猜測接下來誰死已經成為冰火迷的重要樂趣之一,甚至死得合不合理也成了判定冰火脫離原著之后是否仍然成功的關鍵指標。

  除了內容上挖坑以外,原著本身的敘述方式也頗有技巧,各種文學技巧也為電視劇的改編打下了極好的基礎。譬如,由於冰火故事線索錯綜復雜,喬治·馬丁採取了輪流交換第三人稱視點的方式敘事,既讓錯綜復雜的故事找到了著力點,也能使故事變得更加若隱若現、亦真亦假、扑朔迷離。不僅如此,冰火的劇情往往還是草蛇灰線、伏延千裡,且不說那些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但一定都會在某時某刻應驗的詛咒和預言,單是一些極其微妙、有些看上去根本無關緊要的設定也往往能夠埋伏長達幾冊之久,然后追根溯源、改頭換面,赫然變成一頭“巨獸”,最終發揮作用時讓人瞠目結舌。

  冰火是兼娛樂性和嚴肅性於一身的奇幻作品。顯然,作為一部奇幻小說,其娛樂性來自龍、異鬼等等奇幻元素的補足,甚至是色情和暴力元素的鋪張,而嚴肅性則散見於全篇中作者對歷史、制度和人性的思考。可以說,冰火吸引讀者或觀眾的確乎是些彎彎繞的情節,但真正讓他們瘋狂迷戀的,則是一個個鮮活分明的個體,這些個體或善良,或狡黠,或剛愎自用、不可一世,或隱忍不發、臥薪嘗膽﹔個體的性格和命運相互交織形成天網,劃定了每個人的行為,也套牢了每一個從中看到自己影子的現實中人。更精微的是,隨著劇情的推進,人物動機的“洗白”和行為的“黑化”更成為喬治·馬丁的兩大法寶,讓那些原本平面的人物得以立穩,讓那些令人生厭的角色收獲同情,整個故事也隨之產生無窮的變化和注定的結果。

  劇集的歸劇集

  打輸了每一場戰爭,卻贏得了整個戰役

  從第五季開始,冰火劇集開始大面積剝離原著,由此也導致了冰火迷的分化。在《凜冬的寒風》中,這種趨勢進一步得到加強——畢竟現在的情況已經根本不能稱為“剝離”了。由於行業運作顯然等不起馬丁老爺爺翻來覆去、務求保質的寫作和修改節奏,第六季幾乎已經是沒有任何可以參照的東西了。那麼冰火真的因此就要爛尾了嗎?

  這樣的結論恐怕也不好下。縱觀本季的十集,一個公允的評價應該是“漸入佳境”。總體看,前半部分的確缺乏恰當的組織,節奏失控相當明顯,拖沓得近乎讓人感覺是在“抒情”,語言的厚度和烈度有所降低﹔一些劇情的發展由於不走腦的改編變得過於偶然和突兀,打破了冰火系列一直以來構建起來的合理性和營造出來的危險氛圍。整個史塔克家族簡直就是在這樣那樣的“奇跡”中苟延殘喘的:珊薩和席恩二人攜手逃出臨冬城后遭到追殺,恰在馬上就要命喪黃泉之時偏偏受到了塔斯的布蕾妮的幫助﹔而另一邊,布蘭也遭遇了異鬼的襲擊,就在馬上要魂歸天際之時,又受到了老天的垂憐,失蹤了長達五季的班杰叔叔好似天降神兵一般單槍匹馬擊退了剛剛蠶食掉阿多的亂舞群魔﹔更別提雪諾那缺乏誠意的復活,簡直是活生生鋪出一條血路、王路和神路,編劇之心,可謂路人皆知。

  這其中,資金分配問題抑或有之,但更重要的顯然是此時的編劇在五季之后無奈“斷奶”,劇情發展進入了“有舵無槳”的茫然階段。好在劇集的編導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在戰爭場面和多線敘事上下足了工夫,在第九集中制作出可與艱難屯之戰相提並論的恐怖場景,又在第十集中用野火燒盡了幾大主要角色,就連配樂也在此時大爆發,以近乎喧賓奪主的姿態達至余音繞梁的境界。最終,冰火還是裹挾著一切來到了預定的結尾,堪堪奪回了人心。

  似乎恰與少狼主羅柏·史塔克所說相反,《凜冬的寒風》幾乎打輸了每一場戰爭,但卻還算是贏得了整個戰役。

  冰火的價值體系

  傳統保守而不簡單

  到目前為止,《權力的游戲》六季在豆瓣的評分全部超過9.0,其中評分最高的第四季(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季)竟然達到9.6,評價人數亦將近七萬。想想也頗有趣:這樣一部性多情少、恨多愛少的劇,到底是怎麼勾走觀眾的魂兒的?

  冰火到底好不好,其實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能獲得幾十萬個好評,無疑說明這一系列能夠滿足各種不同觀眾的期待、需求和取向,這也從側面証明了它的制作精良和價值多元。首先,正如上文提到的,劇中的種種詛咒預言、因果報應屢試不爽,神祇體系具有的力量可以讓人洞見過去和未來甚至讓人復活,這都是超自然和神秘主義的表征。

  劇中人物性格雖復雜,表現形式雖多樣,但說到底善惡和忠奸仍舊分明,全劇無處不充斥著“人需為善”的價值觀念,那些動不動就騎馬砍殺、剝皮飲血者,無一不是暴死,而那些感情不專、視背叛如反掌的人,也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自封無數頭銜的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在奴隸灣致力廢除奴隸制,繼而將在下季返回維斯特洛意圖打破九大家族的封建制度,影射著英國與亞歐大陸對立融合的歷史觀和至今都難以割舍的君主血統和君權神授論。

  至於第六季結尾呈現出來的“陰盛陽衰”的格局,則只是一個更大平等概念的一小部分,彰顯著除健全白人男性之外,女性、異族、生理殘疾和缺陷者在歷史進程中所能獲得的平等(甚至更高的)地位。由此可見,《權力的游戲》的價值體系並不像想象的那樣簡單,但總體而言又比想象的還要傳統,有些時候甚至是過於保守了。

  不過,也正是這些保守造就了《權力的游戲》,正是這種英美政治文化的綜合體讓人沉溺其中難以自拔﹔畢竟,誰會希望像喬弗裡這樣的變態當政、像小指頭這樣的陰謀家奪權呢?可以預見的是,在那本現在被喬治·馬丁稱作《春曉的夢想》的最終卷中,史塔克狼家將再度崛起(原名就叫《奔狼的年代》),為了這個結果,再閃出幾個布蕾妮和班杰也可以忍了。

  我們大概也可以預見,就算千千萬萬人感嘆“少不看哈利,老不看冰火”,也阻止不了《權力的游戲》成為一代名劇,至於后事如何,現在也隻得明年再看分解了。

(責編:溫璐、李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