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六小齡童憂慮"猴王"無傳人 不上猴年春晚似失實得

2016年07月06日07:14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六小齡童: “我是中國最幸福的演員”

  

  六小齡童讀者見面會現場。

  央視版《西游記》中的孫悟空。  (資料圖片)

  六小齡童在專訪現場重現“猴王”。

  六小齡童在專訪現場重現“猴王”。

  六小齡童在專訪現場重現“猴王”。

  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夠像央視版《西游記》那樣深入人心。這部電視劇自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后,轟動全國。此后由於觀眾熱捧,30年間又在各大電視台重播了3000多次,有近60億人次觀看,即平均每個中國人看了3遍,至今仍被公認為是一部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形象也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但“孫悟空”更能成為他的代名詞,在中國人眼裡,他就是孫悟空。昨天,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攜首部自傳《行者》現身廣州購書中心舉行簽售會。本報記者專訪了這位中國家喻戶曉的“美猴王”。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中國,一千個人心中,隻有一個美猴王——央視版《西游記》中由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

  西游記播后四萬封信一半求愛

  由於《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有人開玩笑說:“六小齡童演什麼都像是孫悟空變的。”這也成為六小齡童之后演藝生涯當中最大的桎梏。為了突破孫悟空的光環,30年間,他不斷挑戰其他角色。但這種掙扎后來去看都是徒勞的,一切都還籠罩在孫悟空的光環之下。用他的話說,一輩子都在突圍,但都未突圍成功。他這輩子已經成了孫悟空的符號,一戲悟空,一生悟空。是福是禍,各種甘苦,隻有他自己能體味。

  記者:你演的美猴王好在哪裡?

  六小齡童:我常開玩笑,誰要不服可以現場比一比,我的底氣就在於戲曲的基本功,美猴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需要長期的積澱。但現在,學昆劇和紹劇這樣戲曲的人都不多,如果沒有打下扎實的基本功,在舞台上表演美猴王時很難達到傳神。我在國內外演講時會說,《西游記》不僅僅是章式猴戲藝術的成功,更是中國戲曲藝術的偉大呈現。有次我去一所大學辦講座,有個學生說:“你演的西游記我看了72遍。”我是中國最幸福的演員。

  記者:你演過很多角色,但最深入人心的就隻有孫悟空一個,會不會有一種生活在這個角色陰影下的感覺?

  六小齡童:任何事情,不瘋魔不成活,沒深入進去,你很難取得很大的成就。最好的結果是,進得來,出得去。我做了幾十年演員,也扮演過不少角色,但這些角色加在一起,也抵不過一個孫悟空。孫悟空是我表演藝術上的巔峰,很難再超越。

  《西游記》拍攝中唐僧前后換過3個演員,豬八戒和沙僧各換了兩個演員,隻有孫悟空始終由我來扮演。有人說,沒想到孫悟空才是取經隊伍中最堅定的人。就算我一輩子任何其他事情都不做,我也覺得沒什麼后悔的。我已經成了孫悟空的符號,我覺得沒什麼不好。我因為有個孫悟空,大家對我別的角色不熟悉,這不是什麼壞事,我感到很驕傲。因為我始終覺得,人一生做成、做精一件事,就很了不起,可能我這輩子就隻能做孫悟空了。

  記者:拍完《西游記》你就成名了,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六小齡童:《西游記》拍了6年,我每天想的是孫悟空,學的是孫悟空,久而久之,我覺得自己已經成了孫悟空,這個角色已經融入了我的血液和骨髓。拍完戲后,離開了原來親如家人的劇組大家庭、每天起早貪黑的群體生活,變成了一切都可以自主安排的個人生活,讓我有些難以適應。我29歲就成名了,從名不見經傳的青澀少年,成了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影迷給我寫信,各種邀約讓我應接不暇。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關注焦點,人累心更累,那段時間,我都不敢出門。我總覺得我得到的榮譽和名氣像空中樓閣一樣,有種不太實在的感覺。

  《西游記》播出后,我收到了世界各地影迷的4萬多封信,其中一半是求愛信。一位越南影迷知道我近視后,表示願意把她的眼角膜捐給我。對於這些求愛的影迷,我都會把自己已婚的情況告訴他們。如今我想對他們說,我現在生活得很幸福,你們也該有自己的生活。

  身高一米七最適合演猴王

  57歲的美猴王六小齡童一襲紅帽、紅衣、紅褲,他解釋說,紅色顯得人有活力,孫悟空戲曲臉譜猴臉主色調是紅色,紅色象征著人的智慧、正義。他面容清瘦但精氣神十足,微笑時,額頭上和眼角還是隱隱泛起皺紋,讓人感慨歲月不饒人。但隻要說起孫悟空,他神採奕奕,不管是握拳學猴跳,還是轉動眼睛學猴子的表情,無不活靈活現。但說起“美猴王”繼承人,憂慮寫在他的臉上。

  記者:去年猴年春晚你最終沒上成,會不會有一些遺憾?

  六小齡童:網上各種“大聖歸來”的呼聲,讓我有一種英雄歸來的滋味,心裡還是美滋滋的。其實,我從未離開過。猴年春晚我上與不上大家這麼關注,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其實這個晚會裡面戲曲是有孫悟空的,但觀眾心裡希望是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在晚會上出現,而不是戲曲的孫悟空。這是一個演員最大的榮幸。我上春晚,大家只是看到一個節目,但是不上春晚,我卻看到了觀眾對我的愛。看似失去,其實得到了更多。

  記者:大家都擔心,美猴王沒了傳人怎麼辦?

  六小齡童:我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女兒她有自己的興趣,做什麼我都支持她,她的興趣不在這方面,那也沒辦法。我希望在海內外篩選。

  記者:沒逼著女兒做第五代美猴王嗎?

  六小齡童:她對演猴戲沒什麼興趣。她是女孩子,也不適合干這個。

  記者:你挑選美猴王傳人有什麼標准?

  六小齡童:必須是全能的,不僅是演猴戲,他的人文素質,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個人道德、身高、體型、高矮胖瘦、機靈程度等,都要齊全。比如說,有人很胖,或者很矮,或眼睛很小,這些都不行,太胖了去演豬八戒還差不多。1.7米左右最合適,因為站直了可以高一些,蹲一蹲顯得矮。其次,臉型要狹長且偏瘦一些,眼睛要大,機靈一些。更為重要的是,這個人要有藝術追求,人品差不行,只是為了玩而去演猴戲也不行,要有一顆為猴戲奉獻終生的心。將來一定會有下一代猴王。猴戲不應該姓章,它屬於中國,屬於全世界。

  《西游記》不姓章但惡搞要管

  每當有人惡搞《西游記》,六小齡童就坐不住了,就要站出來反擊。后來甚至有人說他是“西霸”,隻要有西游題材的影視作品出來,他就會出來批評。“《西游記》又不姓章,你管得著嗎?”這反而激起了猴王的血性:“我還就管定了!”他說,今年是猴年,大概有幾十部《西游記》和猴子題材的影視作品要出現,這是好事。名著大家都可以拿來創作,但不能無原則惡搞。

  記者:這些年,關於《西游記》的改編也讓你十分不滿。

  六小齡童:這兩年對《西游記》的惡搞層出不窮。我對猴戲鑽研了數十年,對《西游記》抱有敬畏之心,它是一部神話名著,它不能成為言情小說。

  記者:你非常反對惡搞《西游記》?

  六小齡童:有一次我去幼兒園講課,一個小男孩問我:“爺爺,取經路上,孫悟空有幾個妖怪女朋友啊。”聽到這個問題,我的心在滴血。《西游記》和孫悟空是很神聖的,惡搞《西游記》,普通人可以一笑了之,但對我來說不行。藝術創作可以繼承、出新,但不是顛覆性的惡搞。

  2000年前后,國內出現了一批惡搞《西游記》的影視作品。在這些作品裡,孫悟空不再安分取經,而是和一些妖精產生了感情糾葛,白骨精叫孫悟空“空空”,孫悟空叫白骨精“精精”,唐僧也和西天取經路上的女妖怪有了感情糾葛,到后來,連豬八戒和沙和尚也沒閑著,也有了女朋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女朋友,還能取回真經嗎?

  但每次我公開說這個話題,都會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頭條。實際上,我從未公開點名批評過某部戲或某個演員。我只是覺得踐踏、惡搞傳統文化是可恥的。

  記者:你是不是“西霸”?

  六小齡童:不是。我只是希望大家在改編《西游記》時多一些敬畏之心,少一些任性妄為,它所傳達的是正能量、真善美,而非收視率和票房。

  記者:現在美猴王還面臨著蜘蛛俠、蝙蝠俠、變形金剛這些外國英雄的競爭。

  六小齡童:當我在拍《西游記》的時候,我就發現,孫悟空固然受小朋友們喜愛,但米老鼠、唐老鴨、變形金剛等角色也開始與孫悟空平分秋色了。我感到了一些擔憂。我女兒有一天問我“孫悟空厲害還是變形金剛厲害?”我的心為之一振,我意識到,洋文化已經“深入”到我家裡來了。女兒小時候吃的奶粉都來自國外,穿的衣服也是外國卡通形象,這樣下去,不出幾年,中國孩子們吃的看的玩的都是外國的東西,這怎麼行呢?我不甘心,我要讓美猴王戰勝變形金剛這些“外來的和尚”。我是有這個底氣的,底氣就在於孫悟空在中國已經傳了幾百年,深入我們的骨髓,是抹不掉的。

  記者:現在拍電影大量使用特效技術,尤其像《西游記》這種魔幻題材,是否意味著表演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六小齡童:特效再厲害也只是錦上添花,如果觀眾看過電影后覺得印象最深的是特技,那這片子就失敗了。要想演好孫悟空,一定要接受傳統的中國猴戲的訓練。其實很多演員是認真的,也是下了功夫的,但觀眾不承認在哪裡呢,因為沒有達到孫悟空的神韻,這種神韻隻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去找。

  “我是一個被死過、還活著的人”

  公眾對六小齡童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但除了忙,他的生活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有網友給他留言,說孫悟空不能老去。“我也希望自己像齊天大聖那樣,吃過王母娘娘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鎮元大仙的人參果,可以長生不老,但無奈我也是血肉之軀。”美猴王笑著說,自己從不借助醫療手段進行保養,更不會去做整形,遵循的是天然養生法,吃得清淡,經常運動,每天堅持練功。

  記者:你的女兒好像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六小齡童:女兒小時候經常把我挂在嘴邊。長大之后,她在任何場合都不會提我,她不希望讓別人知道她是我的女兒,甚至和我在一起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被記者拍到。我曾經問她原因,她說,她想過自己的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擾。女兒今年26歲,她不希望自己的照片被公之於眾。我和妻子尊重女兒的想法,從來不讓她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現在大家看到的女兒的照片,都是她很小的時候拍的。

  記者:你與妻子已經結婚28年了,能不能談談你們的夫妻相處之道?

  六小齡童:我今年57歲了,這世界有些讓我看不懂。生活中有許多原本正常的事,到如今卻變得不正常了。夫妻恩愛白頭到老難道是件很難的事嗎?我每年的結婚紀念日,我拍一張我們的合照發到微博上,去年我們結婚27周年時,發到微博后意外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頭條。夫妻恩愛長久反而不正常,成了新聞,這真是我們該反思了。是我太OUT(過時)了,還是社會出了問題呢?我們的相處之道沒什麼特殊的,就是互相理解,學會傾聽。

  記者:之前網上還傳過你去世的消息。

  六小齡童:當時世界各地報紙,都登了我去世的消息。很多網民都在網上給我開追悼會,說“美猴王一路走好”,豬八戒(馬德華)以為是真的,都哭了。一開始我憤怒,后來震驚,再后來我慢慢想開了,這也是難得的一種體驗,你有機會體驗到你“死”后別人是怎麼看待你,評價你。我是一個被死過的、還活著的人,已經體驗過被死亡后的榮耀和感動。有人跟我說:“章老師,你不要生氣,你是在地獄裡勾了生死簿的,你是長生不老的,吃了仙桃的。”  記者手記

  “猴痴”脫困何其難

  孫悟空,是六小齡童用一生時間去塑造的角色,這個角色已深入他的骨髓,並和他本人融為一體。六小齡童就是孫悟空。因為孫悟空,他被推上神壇,萬人敬仰﹔也因為孫悟空,他不得不放棄凡人生活,成為孫悟空。六小齡童,這個名副其實的“猴痴”,他活在孫悟空的光環與陰影裡,扛起了捍衛孫悟空形象、傳承猴戲經典的旗幟,他消費著過往的榮耀,只是為了在這喧囂的時代,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

  隨著《西游記》作品改編的娛樂化傾向越來越嚴重,故事情節越來越離奇,六小齡童就像一個“愛子心切”的父親一樣四處奔走,維護著《西游記》的正統。有人說他固執,有人批他自大,有人說他是“西霸”。但在六小齡童看來,這一切都天經地義。

  在這個娛樂至死,傳統文化失意的今天,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和猴戲也難掩失落。后繼無人,是他面臨的困境。他的猴王接班人已在全國找了很多年,但一直沒有合適的苗子。為了傳承,他奔走各地,盡管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何時是收獲的日子。

  觀眾印象中的孫悟空是何等生機勃發,他不屈服於任何權威,可是現實中的六小齡童卻又不得不妥協。在各種需要他作噱頭的活動中消費著他多年積攢的榮耀。因為孫悟空,六小齡童的一生都糾纏在這個角色中,在巨大的聲名包圍中,他想突破,但又何其難。“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來了。”父親六齡童的一句話一語成讖。

(責編:溫璐、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