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陸川:《我們誕生在中國》用動物講中國故事

《我們誕生在中國》首映禮現場
人民網北京8月12日電 (記者李岩)2016年8月12日,由中國著名導演陸川歷時3年拍攝完成的自然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全國公映,在影片的首映禮上,人民網記者採訪到了剛剛從外地趕回北京的陸川。
輕便的黑西服套裝,是陸川最喜歡的受訪標配,低調自然,穩重內斂,他沒有想象中的羞澀不善言談,聊到自己鐘情的電影,瞬間會進入一種你不打斷他,他就會處於“一直講故事”的亢奮狀態,他告訴記者,在這部電影中,自己也在不斷地成長與學習,對生死與家庭的認知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了更深徹地體悟。
2004年,以草原上的藏羚羊為拍攝藍本的紀錄電影《可可西裡》一經上映即刻引發圈內人士熱議。12年后,陸川不忘初心,選擇在中國電影史上仍處空白狀態的最新電影類型——自然電影告訴大眾自己的變化,“自然電影是介於紀錄片和故事片中間的一種電影類型,它是在不改變動物基本生活軌跡的基礎上,採用全景實拍手段積累一定數量的素材后,利用后期交叉剪輯方法,講述一個屬於人類自己的情感故事。”
為了影片的順利完成,從2013年籌拍到2016年上半年,陸川奔波於臥龍、扎龍、向海等多個自然保護區,平均每兩天就會對回傳素材進行一次剪輯整理的他樂此不疲。在劇本的編寫中,陸川還將自己對妻兒的情感,對家庭的眷戀,對社會現實問題的觀察融入其中,與他這不僅是一部電影,也是一次通過光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揭幕后:它就是一部真實版的《瘋狂動物城》
影片《我們誕生在中國》講述了三個珍稀動物的家庭趣事:棲於四川竹林的中國至寶——大熊貓丫丫、美美母女的賣萌日常和相聚別離的笑和淚﹔隱居於雪域高原的神秘生靈——雪豹達娃一家,如何在逆境中求生的艱辛與不易﹔攀緣於神農架密林中逗趣頑童——金絲猴淘淘,因家中“二胎”出現而被忽略離家出走后,浪子回頭的勵志故事。“這都與我最早寫的第一個版本截然不同,我是時候從素材庫的不斷翻剪中,慢慢捋出的這三條最具有人情味線索,最終串聯起來的。”陸川介紹道。
雖因成本問題,陸川不得不放棄最開始自己擬選的東北虎、亞洲象和白鰭豚,但跟拍18個月的雪豹媽媽給他留下了最大的驚喜,“當我看到受傷的雪豹達娃,為哺育自己的孩子,勢單力薄地挑戰比自己大幾倍的牦牛時,心頭一酸,馬上意識到自己就是要講一個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
為了近距離地拍攝這些自然界的生靈,來自BBC的五支攝制組窮盡所有方法去接觸拍攝對象,他們會在挖好的掩體中一蹲就是一周,他們會穿上假的熊貓皮爬到樹上與小熊貓“套近乎”,他們甚至會冒著生命危險,趁著雪豹一家出門覓食,鑽進洞穴中安置隱秘攝像頭……“他們真的是在拼命”,而這種敬業精神,給了陸川很大的壓力和勇氣。“劇本推翻重新,每兩天就要重新剪輯構建一次”已成了家常便飯。
用陸川自己的話來評價這部電影,“它就是一部真實版的《瘋狂動物城》”在這個真實的動物世界中,有歡樂,有淚水,有溫馨,也有傷感的小別離。“這些動物和人一樣,他們會生寶寶,會組建家庭,它們會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孩子,竭盡全力撫養它們,庇佑它們,哪怕遍體鱗傷,或者不被理解……這些真情實感,就與我們人類有很強的共鳴,也是最打動我的地方……”陸川感慨地說。
曝細節:御用周迅配音趣事多 周公子很“不老實”
2016年上半年,《我們誕生在中國》完成最終版的剪輯,成片從350個小時的素材中最后被精編成79分鐘,影片的出品方之一迪斯尼制片人告訴陸川,它們的電影除了沒有血腥的鏡頭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詼諧幽默,可怎麼讓這些野生動物聽話的“搞笑”起來呢?陸川有些為難,最終精妙的台詞腳本,逗趣搞笑的台詞解決了所有問題。
影片的配音由內地著名女演員周迅完成,陸川戲稱周迅是“說書人”,雖是首度合作,但實際上因都喜歡野生動物兩人已“神交”許久,“小周的聲音特別獨特,辨識度也相當高,所以,當初我們就想讓她來試一下,沒想到她特別認真,很快就能融入角色中,為了找到這些動物的感覺,她還會呆萌地去學動物‘撓痒痒’‘打哈哈’,情到深處,聽的我都熱淚盈眶。”
而現實中,曾給《家園》《水》等紀錄片配音的周迅其實心中相當有數,完成整部電影的配音僅用了三天時間,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充滿網絡流行語的對白,“所有的段子都是出自導演之手,我只是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情感。”讓“周公子”最動情的則是無力的雪豹媽媽虛弱地躺在雪地裡離世的場景“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也是母愛偉大的地方,看著孩子的成長,自己已竭盡全力。”
同樣的場景對陸川卻具有不同的意義,“我其實是希望引起大家對野生動物的一種關注,雖然我們這次拍攝到很多珍貴的鏡頭,但現實生活中,這些動物的生存狀態已非常惡劣了,允許它們的生存空間也在不斷縮小,它們是人類的朋友,所以,也呼吁大家能真正地愛惜它們。”
談成長:那個金絲猴就是曾經的我
剛開始接這個電影項目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陸川瘋了,拍電影的人都知道動物、孩子和水是電影界最難拍攝的題材,而對於這部所謂的“自然電影”,在即不可改變拍攝動物的行動軌跡,也不可投喂動物達到拍攝目的,“我想嘗試新的類型,不想重復自己,我拍電影,就是因為我喜歡它,就是因為它可以讓你看到很多,體會很多你在現實中體會不到的東西。”所以,陸川義無反顧地承接了這個電影項目,而且一拍就是3年。
從雪豹到大熊貓,再到金絲猴,陸川說每個動物身上他都看見了自己熟悉的身影。陸川感覺,雪豹的故事就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種反饋,而從熊貓媽媽與小熊貓身上的那種親密無間的情感,又讓他看到了自己妻兒的影子,“這三年,影片在繼續,我的孩子也在慢慢地成長,我也會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他能快快地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想到他有一天離開我們,又有些莫名的傷感。”
而對於金絲猴,陸川笑言“很像年輕時候的我”,“當金絲猴淘淘和自己的父王親近時,父王卻一把推開了它,它是如此地受傷……當他到了叛逆期,選擇離家出走時,它的執拗與不羈,當他重回家庭,勇於承擔責任,得到父母諒解與接納時,一切時那麼地熟悉……”
“這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通過這些動物映射了人類自己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生與死的故事,在中國人的思想裡,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另一種開始,大自然不斷輪回生生不息,我們想通過一部電影來探索這個主題,我希望全世界的觀眾都能理解這樣的中國哲學,這就是我拍攝這部電影的意義。”陸川最后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